疾雷不暇掩耳

成语拼音

jí léi bù xiá yǎn ěr

疾雷不暇掩耳成语解释

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,使人来不及防备。同疾雷不及掩耳”。

典故出处

晋·傅玄《傅子·阙题》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,我鼓而进之若山崩河溢,当其冲者摧,值其锋者破,所谓疾雷不暇掩耳,则又谁御之。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突然之间,形势急转直下,危险瞬间降临,疾雷不暇掩耳。

成语故事

在春秋时期,有一个国家名为郑国。郑国地处中原要冲,时常面临着周边各国的威胁和觊觎。 有一次,强大的晋国联合其他几个国家,准备对郑国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。郑国的国君得知这个消息后,惊慌失措,不知如何是好。他急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,但大臣们也都面面相觑,拿不出有效的应对办法。 就在郑国上下一片慌乱的时候,有一位名叫烛之武的大臣挺身而出。他向国君进言,说自己有办法能够化解这场危机。国君犹如抓到了救命稻草,赶忙让烛之武去试试。 烛之武趁着夜色,悄悄潜入了晋国的军营。他见到了晋国的将领,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,开始分析当前的局势。他指出晋国此次的行动过于草率,虽然看似气势汹汹,但实则存在很多隐患。郑国虽然弱小,但也会拼死抵抗,而且郑国与其他国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如果晋国执意进攻,很可能会陷入长期的战争泥潭,得不偿失。 晋国的将领听了烛之武的话,心中开始动摇。烛之武见状,趁热打铁,又说了许多利弊关系。最终,晋国的将领决定放弃这次进攻,并且迅速撤军。 郑国的危机就这样在烛之武的巧妙周旋下,得以化解。这一切都发生得如此之快,就如同疾雷一般,让晋国根本来不及掩耳,就不得不改变了战略。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,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时,不能盲目慌张,而要像烛之武一样冷静思考,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。同时,也说明了智慧和口才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,甚至能够挽救一个国家的命运。疾雷不暇掩耳这个成语,也正是通过这个故事,形象地描绘了事情发生的突然性和迅猛性,让人们深刻地体会到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,必须要时刻保持警醒,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和危机。历史上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,都证明了在关键时刻,一个正确的决策或者行动,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,改变整个局势的走向。我们应当从这些故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,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,以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。

疾雷不暇掩耳-成语图片

疾雷不暇掩耳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