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安思危
成语拼音
- jū ān sī wēi
居安思危成语解释
- 居:处于;思:想。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,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。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。
典故出处
- 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:“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
成语典故
- 宋、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,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,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,希望宋、齐等国家能够取消攻打的念头。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,并不想得罪晋国,于是纷纷决定退兵。为了答谢晋国,于是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作为贺礼。收到这份礼物之后,晋悼公十分高兴,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这件事的大功臣魏绛。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,并且劝晋悼公说:“现在晋国虽然很强大,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而大意,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,一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,这样才会先做准备,以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发生。”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之后,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,从此对他更加敬重。
成语造句
- 我们不能总是安于现状,而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,不断努力提升自己,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。
成语故事
- 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许多朝代的兴衰更替,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。
在古代,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。这个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政治稳定,经济繁荣,百姓安居乐业。国王和大臣们沉醉于眼前的太平盛世,逐渐放松了警惕,开始沉迷于享乐之中。
然而,有一位睿智的大臣却看出了潜在的危机。他多次向国王进谏,提醒国王要居安思危,不能因为现在的安逸而忘记了可能面临的危险。他引用历史上许多国家因为骄傲自满、疏于防范而最终走向衰落的例子,希望国王能够重视起来。
可是国王却不以为然,认为大臣是在危言耸听。他觉得自己的国家如此强大,怎么可能会有危险呢?于是继续过着奢靡的生活,对国家的治理也渐渐懈怠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崛起,他们对这个繁荣的国家虎视眈眈。终于,在一次疏忽中,国家的边防出现了漏洞,敌人趁机发动了攻击。由于长期的松懈,军队的战斗力大不如前,国家陷入了危机之中。
百姓们遭受战火的洗礼,生活变得困苦不堪。国王这才如梦初醒,后悔不已。他想起了大臣曾经的劝谏,可惜已经太晚了。
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,那位大臣再次挺身而出。他组织起百姓和残余的军队,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。在艰苦的战斗中,大臣不断激励着大家,提醒他们只有居安思危,时刻保持警惕,才能保卫自己的家园。
最终,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战斗,他们成功击退了敌人,国家得以幸存。从那以后,国王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过错,重新重视起国家的治理。他和大臣们一起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,加强了国防建设,注重培养人才,鼓励农业和商业的发展。
这个国家逐渐从危机中恢复过来,并且变得更加繁荣强大。国王也明白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,他时常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后人,不能忘记曾经的教训,要时刻保持警醒,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。
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,居安思危的道理始终熠熠生辉。它提醒着我们,即使在最顺利的时候,也不能放松对潜在危险的警惕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立足,不断前进,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居安思危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