缄口不言

成语拼音

jiān kǒu bù yán

缄口不言成语解释

缄封闭。封住嘴巴,不开口说话。

典故出处

《明史·何遵传》正德间,给事、御史挟势凌人,趋权择便,凡朝廷大阙失,群臣大奸恶,缄口不言。”

成语典故

商民工匠,见诸官绅,皆缄口不言,恐犯当道之怒,祸生不测云。★清·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商务》

成语造句

面对他人的询问,他始终守着那个秘密,缄口不言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某个朝代,有一位忠诚正直的大臣叫李明。李明为人刚正不阿,一心为国为民,常常直言进谏,指出朝政中的弊端和问题。 当时的皇帝初登皇位,年轻气盛,对于李明的直言有些不耐烦,觉得他总是在挑自己的毛病。而朝中一些心怀叵测的奸臣,看到皇帝对李明的态度,便趁机在皇帝耳边吹风,说李明自视清高,不把皇帝放在眼里。 久而久之,皇帝对李明产生了偏见。一次,李明又在朝堂上就一件重要的事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,皇帝顿时大怒,当着群臣的面严厉斥责了他。李明感到十分委屈和无奈,但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职责。 然而,从那以后,皇帝对李明更加疏远,甚至开始有意打压他。李明深知自己的处境艰难,但他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去阿谀奉承皇帝。他选择了沉默,不再像以前那样直言不讳。 在之后的日子里,朝中的奸臣们更加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,朝政日益腐败。百姓生活苦不堪言,国家也陷入了危机之中。李明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可他却只能缄口不言。他知道,此时自己若再贸然开口,不仅无法改变现状,还可能给自己招来更大的灾祸。 终于,国家的局势变得越来越糟糕,皇帝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。他回想起李明曾经的直言进谏,心中充满了懊悔。于是,皇帝决定重新启用李明,并亲自向他道歉。 李明深受感动,他再次挺身而出,将自己积压已久的想法和建议一吐为快。皇帝虚心听取,开始大力整顿朝政,惩治奸臣,国家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。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,缄口不言有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,但沉默并不代表放弃。在合适的时机,当正义得到伸张,仍然可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,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。正如《论语》中所说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在特定的情况下,言语上的谨慎和行动上的果敢同样重要。李明的缄口不言,是为了等待时机,最终他也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价值。

缄口不言-成语图片

缄口不言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