缄口结舌
成语拼音
- jiān kǒu jié shé
缄口结舌成语解释
- 缄封,闭;结舌指不敢说话。闭口不说话。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。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。
典故出处
- 汉·王充《潜夫论》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,挌囊共默而已者也。”
成语典故
- 思想之自由几绝,聪明英特之士,虽摘发新理,怀抱所见,而束于教令,胥缄口结舌而不敢言。★鲁迅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
成语造句
- 面对那一连串尖锐的问题,他竟然一时语塞,变得缄口结舌,不知如何回答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的一个国度里,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轻人。
李明自幼勤奋好学,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。他凭借自己的努力,在乡里小有名气。然而,随着他逐渐长大,一些复杂的事情也开始困扰着他。
当时,国家正处于政治动荡时期,朝堂之上各方势力明争暗斗。李明的一位好友在朝中为官,无意间卷入了一场激烈的权力纷争。好友本是秉持公正之心做事,却被别有用心之人恶意诬陷。一时间,谣言四起,好友的处境变得极为艰难。
李明得知此事后,心急如焚,很想为好友仗义执言,澄清事实。但他又深知朝堂局势的复杂和危险,那些心怀叵测之人手段阴险,他担心自己也会受到牵连。在这种纠结与恐惧之中,李明犹豫不决,迟迟未能采取行动。
与此同时,那些恶意造谣者却越发嚣张,他们不断散播不实之言,令好友的声誉受到极大损害。而李明在内心的挣扎中,渐渐地选择了沉默。他在众人面前变得小心翼翼,不敢再轻易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,仿佛被无形的枷锁束缚住了。
就这样,李明从一个原本敢于直言的人变成了一个缄口结舌之人。他看着好友遭受不公正的待遇,心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。而他自己也因为这种沉默而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。
后来,有一位智者听闻了此事,他找到李明,对他说:“《论语》有云:‘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’真正的君子应当秉持正义,敢于直言,而不是因畏惧而沉默。你如此缄口结舌,不仅辜负了朋友,也违背了自己的本心。”李明听后,如梦初醒,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,意识到自己的懦弱和逃避是多么的不可取。
最终,李明鼓起勇气,不再沉默,他开始收集证据,为好友洗刷冤屈。尽管过程充满艰辛,但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,最终成功地让真相大白于天下。而经过这件事,李明也深刻地明白了,面对正义之事,绝不能缄口结舌,而应该勇敢地站出来,为公平和真理发声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生活中,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困难和危险而选择沉默。当我们面对不公正的事情时,应该像君子一样,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,为正义而战。否则,我们可能会像李明最初那样,陷入无尽的自责和痛苦之中。
缄口结舌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