緘口結舌

成語拼音

jiān kǒu jié shé

緘口結舌成語解釋

緘封,閉;結舌指不敢說話。閉口不說話。形容理屈詞窮說不出話來。也指懾於淫威不敢講話。

典故出處

漢·王充《潛夫論》此智士所以鉗口結舌,挌囊共默而已者也。”

成語典故

思想之自由幾絕,聰明英特之士,雖摘發新理,懷抱所見,而束於教令,胥緘口結舌而不敢言。★魯迅《墳·文化偏至論》

成語造句

面對那一連串尖銳的問題,他竟然一時語塞,變得緘口結舌,不知如何回答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,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人。 李明自幼勤奮好學,對知識有着強烈的渴望。他憑藉自己的努力,在鄉里小有名氣。然而,隨着他逐漸長大,一些複雜的事情也開始困擾着他。 當時,國家正處於政治動盪時期,朝堂之上各方勢力明爭暗鬥。李明的一位好友在朝中爲官,無意間捲入了一場激烈的權力紛爭。好友本是秉持公正之心做事,卻被別有用心之人惡意誣陷。一時間,謠言四起,好友的處境變得極爲艱難。 李明得知此事後,心急如焚,很想爲好友仗義執言,澄清事實。但他又深知朝堂局勢的複雜和危險,那些心懷叵測之人手段陰險,他擔心自己也會受到牽連。在這種糾結與恐懼之中,李明猶豫不決,遲遲未能採取行動。 與此同時,那些惡意造謠者卻越發囂張,他們不斷散播不實之言,令好友的聲譽受到極大損害。而李明在內心的掙扎中,漸漸地選擇了沉默。他在衆人面前變得小心翼翼,不敢再輕易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,彷彿被無形的枷鎖束縛住了。 就這樣,李明從一個原本敢於直言的人變成了一個緘口結舌之人。他看着好友遭受不公正的待遇,心中充滿了愧疚和自責。而他自己也因爲這種沉默而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。 後來,有一位智者聽聞了此事,他找到李明,對他說:“《論語》有云:‘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慼慼。’真正的君子應當秉持正義,敢於直言,而不是因畏懼而沉默。你如此緘口結舌,不僅辜負了朋友,也違背了自己的本心。”李明聽後,如夢初醒,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,意識到自己的懦弱和逃避是多麼的不可取。 最終,李明鼓起勇氣,不再沉默,他開始收集證據,爲好友洗刷冤屈。儘管過程充滿艱辛,但他憑藉着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,最終成功地讓真相大白於天下。而經過這件事,李明也深刻地明白了,面對正義之事,絕不能緘口結舌,而應該勇敢地站出來,爲公平和真理髮聲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生活中,我們不能因爲害怕困難和危險而選擇沉默。當我們面對不公正的事情時,應該像君子一樣,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,爲正義而戰。否則,我們可能會像李明最初那樣,陷入無盡的自責和痛苦之中。

緘口結舌-成語圖片

緘口結舌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