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几而作

成语拼音

jiàn jī ér zuò

见几而作成语解释

几苗头;作行动。指发现一点苗头就立刻采取措施。

典故出处

《周易·系辞下》君子见几而作,不俟终日。”

成语典故

富春子见似道举动非常,惧祸而逃,可谓见几而作者矣,★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卷二十二

成语造句

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时,我们应当学会敏锐地观察和判断,像那些智者一样见几而作,从而把握时机,取得成功。

成语故事

在春秋时期,有一个叫范蠡的人。他年少时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。 范蠡最初辅佐越王勾践,与勾践一同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。在越国被吴国打败后,勾践面临着巨大的困境,但范蠡始终不离不弃,为勾践出谋划策,帮助他卧薪尝胆,积蓄力量以图复国。 经过多年的努力,越国终于逐渐强大起来,勾践准备兴兵攻打吴国。然而此时,范蠡却冷静地分析局势,他看到了虽然越国此时有了一定的实力,但吴国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,战争的结果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。而且战争会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。于是,范蠡劝勾践要谨慎行事,不可贸然行动。 勾践在范蠡的劝说下,暂时打消了立即攻吴的念头,继续暗中发展实力。又过了一段时间,范蠡敏锐地察觉到吴国出现了一些内部矛盾和衰败的迹象,他认为此时正是进攻吴国的绝佳时机。于是他果断建议勾践出兵,最终越国一举击败吴国,勾践得以报仇雪耻,成为春秋一霸。 在越国功成名就之后,范蠡却没有留恋权位和荣华富贵。他深知“狡兔死,走狗烹”的道理,明白勾践的为人。他看到了潜在的危险和不可测的未来,于是决定见几而作,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越国。他带着家人隐居起来,改名换姓,开始了新的生活。 范蠡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远见,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成为了富甲一方的人物。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他的见几而作,不仅让他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辉煌成就,也让他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能够及时转身,避免了可能遭遇的灾祸。 历史上像范蠡这样能够见几而作的人并不多见。许多人往往被眼前的利益和形势所迷惑,不能敏锐地察觉到潜在的危机和机遇,从而错失良机或者陷入困境。而范蠡的故事告诉我们,在面对复杂的局势时,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,能够根据细微的变化和迹象,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,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和长远。

见几而作-成语图片

见几而作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