見幾而作

成語拼音

jiàn jī ér zuò

見幾而作成語解釋

幾苗頭;作行動。指發現一點苗頭就立刻採取措施。

典故出處

《周易·繫辭下》君子見幾而作,不俟終日。”

成語典故

富春子見似道舉動非常,懼禍而逃,可謂見幾而作者矣,★明·馮夢龍《古今小說》卷二十二

成語造句

在面對複雜多變的局勢時,我們應當學會敏銳地觀察和判斷,像那些智者一樣見幾而作,從而把握時機,取得成功。

成語故事

在春秋時期,有一個叫范蠡的人。他年少時便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敏銳的洞察力。 范蠡最初輔佐越王勾踐,與勾踐一同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。在越國被吳國打敗後,勾踐面臨着巨大的困境,但范蠡始終不離不棄,爲勾踐出謀劃策,幫助他臥薪嚐膽,積蓄力量以圖復國。 經過多年的努力,越國終於逐漸強大起來,勾踐準備興兵攻打吳國。然而此時,范蠡卻冷靜地分析局勢,他看到了雖然越國此時有了一定的實力,但吳國也並非毫無還手之力,戰爭的結果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。而且戰爭會給百姓帶來巨大的痛苦和損失。於是,范蠡勸勾踐要謹慎行事,不可貿然行動。 勾踐在范蠡的勸說下,暫時打消了立即攻吳的念頭,繼續暗中發展實力。又過了一段時間,范蠡敏銳地察覺到吳國出現了一些內部矛盾和衰敗的跡象,他認爲此時正是進攻吳國的絕佳時機。於是他果斷建議勾踐出兵,最終越國一舉擊敗吳國,勾踐得以報仇雪恥,成爲春秋一霸。 在越國功成名就之後,范蠡卻沒有留戀權位和榮華富貴。他深知“狡兔死,走狗烹”的道理,明白勾踐的爲人。他看到了潛在的危險和不可測的未來,於是決定見幾而作,毅然決然地離開了越國。他帶着家人隱居起來,改名換姓,開始了新的生活。 范蠡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遠見,在商業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成爲了富甲一方的人物。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,他的見幾而作,不僅讓他在政治和軍事上取得了輝煌成就,也讓他在人生的關鍵時刻能夠及時轉身,避免了可能遭遇的災禍。 歷史上像范蠡這樣能夠見幾而作的人並不多見。許多人往往被眼前的利益和形勢所迷惑,不能敏銳地察覺到潛在的危機和機遇,從而錯失良機或者陷入困境。而范蠡的故事告訴我們,在面對複雜的局勢時,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斷的決策能力,能夠根據細微的變化和跡象,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行動,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和長遠。

見幾而作-成語圖片

見幾而作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