谏尸谤屠

成语拼音

jiàn shī bàng tú

谏尸谤屠成语解释

向尸体劝谏,向屠伯指责杀牲的过失。比喻劝谏无济于事。

典故出处

唐·柳宗元《天对》幽祸挐以夸,惮褒以渔。淫嗜筏杀,谏尸谤屠。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面对社会的不良现象,我们应该勇敢发声,而不是沉默不语,否则就如同谏尸谤屠般毫无意义。

成语故事

在春秋时期,有一个国家名为卫国。卫国的国君卫灵公虽然有一定的治国才能,但他有时候却固执己见,听不进不同的意见。 当时,卫国朝堂上有一位贤臣名叫史鱼。史鱼为人正直,一心为了国家的繁荣和百姓的福祉着想。他看到卫灵公在一些决策上存在偏颇,时常会直言进谏,希望卫灵公能够改正错误,做出正确的抉择。然而,卫灵公却对史鱼的谏言并不总是虚心接受,甚至有时还会心生不满。 有一次,卫灵公决定推行一项政策,史鱼认为这项政策存在诸多弊端,可能会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不良后果。于是,他再次鼓起勇气向卫灵公进谏,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担忧。可是,卫灵公却根本不为所动,依然坚持要推行这项政策。 史鱼感到非常失望和无奈,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职责。他依然不断地寻找机会,试图说服卫灵公改变主意。然而,卫灵公始终没有听取他的建议,依然我行我素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史鱼的身体渐渐衰弱,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。在临终前,他把儿子叫到身边,嘱咐他说:“我一生为国尽忠,多次向国君进谏,可国君却未能听取我的良言。我死后,你不必为我举行隆重的葬礼,只需把我的尸体放在窗户边,让我用这种方式来继续劝谏国君。” 史鱼去世后,他的儿子按照他的遗嘱做了。卫灵公得知此事后,深受触动。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,意识到自己曾经错过了许多宝贵的建议,也明白了史鱼的一片忠心。从此,卫灵公开始更加重视大臣们的意见,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。 史鱼这种以特殊方式进行劝谏的行为,虽然有些极端,但却充分体现了他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执着。他的举动就如同“谏尸谤屠”一般,用一种坚决而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。 这个故事也提醒着后人,作为臣子,要有敢于直言进谏的勇气和担当;而作为君主,要有虚怀若谷、从善如流的胸怀和智慧。只有君臣一心,相互信任和支持,国家才能长治久安,繁荣昌盛。正如《论语》中所说:“君使臣以礼,臣事君以忠。”只有这样,才能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、稳定、繁荣的社会环境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像史鱼这样的贤臣还有很多,他们的故事和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真理,为国家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。

谏尸谤屠-成语图片

谏尸谤屠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