践土食毛

成语拼音

jiàn tǔ shí máo

践土食毛成语解释

指蒙受君恩;亦泛指起居生活。毛,泛指土地上生长的粮食蔬菜等植物。

典故出处

语出《左传昭公七年》封略之内,何非君土?食土之毛,谁非君臣?”

成语典故

诸君践土食毛,义亦可死;但未食禄,亦可以无死。★清梁章钜《归田琐记·黄忠端公》

成语造句

在这片土地上生活,我们应心怀感恩,毕竟每个人都践土食毛,受其滋养。

成语故事

在春秋时期,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。郑国有一位年轻的大臣名叫子产,他聪明睿智且心怀壮志。 当时郑国国力并不强盛,时常受到周边强国的威胁和欺压。子产决心要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而努力。 有一次,郑国面临着晋国的强大压力,晋国要求郑国缴纳大量的财物和贡品。子产深知郑国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负担,但直接拒绝又可能会引来晋国的征伐。于是,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。 子产前往晋国,面见晋国的国君,他没有直接提及贡品的事情,而是先与晋国国君谈论起了国家治理和百姓生活。他引经据典,讲述了历史上那些因为过度剥削百姓而导致国家衰败的例子,同时也提到了百姓对于国家的重要性,就如同人需要依靠土地和物产才能生存一样,所谓“践土食毛”,没有百姓的辛勤耕耘和奉献,国家又怎能繁荣昌盛呢。 晋国国君听后,陷入了沉思。子产接着说:“郑国愿意与晋国保持友好关系,但如果晋国一味地索取,将会使郑国的百姓生活困苦,这对两国的关系也并无益处。” 最终,晋国国君被子产的言辞和智慧所打动,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要求有些过分,于是减轻了郑国的贡品负担。 子产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,成功地维护了郑国的利益和尊严。他深知国家的根基在于百姓,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,国家才能长治久安。他的这种理念和做法,为郑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也让郑国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。而“践土食毛”这个成语,也因此被用来形容对故土的感恩之情以及人与土地、物产之间紧密的依存关系。它提醒着人们要珍惜脚下的土地,感恩大自然的恩赐,同时也要关爱和照顾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。

践土食毛-成语图片

践土食毛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