拒人于千里之外

成语拼音

jù rén yú qiān lǐ zhī wài

拒人于千里之外成语解释

拒:拒绝。把人挡在千里之外。形容态度傲慢,坚决拒绝别人,或毫无商量余地。

典故出处

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距人于千里之外。”。

成语典故

战国时期,鲁平公准备任用孟子的学生乐正子主持国政,孟子喜出望外,公孙丑问孟子乐正子真的很有本事吗?孟子说他论本事、见闻与知识等都不如你,他的长处是对人很好,他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,很多人聚集在他身边,能治理好国家。

成语造句

他那冷漠的态度,仿佛总是在无形中拒人于千里之外,让人难以接近。

成语故事

在很久以前,有一个国家名叫卫国。卫国的国君有一个非常宠信的大臣名叫伯嚭。 伯嚭这个人虽然很有才能,但他却心胸狭隘,自私自利。他仗着国君的宠信,常常对其他大臣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,对那些与他意见不合的人更是冷漠相待,将他们拒之门外,仿佛要把他们隔绝在千里之外一般。 有一次,卫国来了一位很有才华的谋士,名叫伍子胥。伍子胥满怀壮志,希望能在卫国施展自己的才华,为国家的发展出一份力。然而,当他去向伯嚭表明自己的想法时,伯嚭却因为伍子胥的一些观点与自己不同,便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他,甚至连话都不愿意多听一句,那冷漠的态度真的是让人感觉如坠冰窖。 伍子胥无奈之下,只好离开了卫国。他心中暗暗感慨伯嚭的这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行为。而伯嚭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,依然我行我素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伯嚭的这种行为引起了越来越多大臣的不满,国家内部也逐渐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。但伯嚭却不以为然,继续沉浸在自己的傲慢与偏见之中。 后来,卫国遭遇了一场重大的危机。周边的敌国趁机发动了攻击,卫国陷入了困境之中。而此时,由于伯嚭平时的所作所为,很多有才能的人都已经离开了卫国,或者对卫国的局势持观望态度。 国君这才意识到伯嚭的问题,开始后悔当初对他的过分宠信。但此时已经为时过晚,卫国最终陷入了艰难的境地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一个人如果总是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对待他人,就会失去很多机会和朋友,最终也可能会给自己和国家带来严重的后果。我们在生活中应该保持一颗开放和包容的心,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,不要轻易地将别人拒之门外,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,共同进步。同时,我们也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,避免重蹈覆辙,以更加明智和理性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。

拒人于千里之外-成语图片

拒人于千里之外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