匠门弃材
成语拼音
- jiàng mén qì cái
匠门弃材成语解释
- 能工巧匠废弃的材料。比喻无用的人。
典故出处
- 清·冯桂芬《林文忠公祠记》公驰驱绝域,犹手笺酬答无间。匠门弃材,累公之明。”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他在艺术领域毫无建树,终被视为匠门弃材。
成语故事
- 在春秋时期,有一个名叫鲁班的工匠,他技艺超群,是当时公认的能工巧匠。
鲁班有一个徒弟名叫小匠,小匠生性愚钝,在学习技艺的过程中总是比其他徒弟慢半拍。尽管鲁班悉心教导,但小匠的进步依然十分缓慢。其他徒弟们渐渐开始嘲笑小匠,认为他根本不是当工匠的料,简直就是“匠门弃材”。
然而,小匠并没有因为他人的嘲笑和轻视而气馁。他知道自己天赋不足,于是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。每天,当其他徒弟都休息玩耍时,他依然在钻研技艺,反复练习各种技巧。
有一次,鲁班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,要为国王打造一件精美的工艺品。鲁班带领着徒弟们日夜赶工,大家都全力以赴。在这个过程中,小匠也同样努力地投入其中,尽管他做的并不是最出色的,但他的认真和执着却被鲁班看在眼里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工艺品逐渐完工。就在即将交付给国王的时候,意外发生了。工艺品上的一个关键部位出现了瑕疵,这让鲁班和徒弟们都十分着急。大家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无法完美修复这个瑕疵,眼看交付的期限临近,众人都陷入了绝望。
就在这时,小匠站了出来。他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尝试,想出了一个独特的办法。他小心翼翼地运用自己所学的技艺,竟然成功地修复了瑕疵,使得工艺品完美无瑕。
鲁班惊讶地看着小匠,他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小看了这个看似愚钝的徒弟。小匠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证明了自己并非是众人眼中的“匠门弃材”。从那以后,鲁班更加用心地教导小匠,而小匠也不负众望,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工匠,为人们留下了许多精美的作品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不要轻易地给他人贴上标签,即使一个人在一开始表现得并不出色,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,就有可能实现逆袭,展现出自己真正的价值。就像小匠一样,即使曾被视为“匠门弃材”,但通过自己的努力,最终成为了令人钦佩的工匠。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个人,给予他们机会去成长和发展,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颗闪耀的星星。
匠门弃材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