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淹才尽

成语拼音

jiāng yān cái jìn

江淹才尽成语解释

南朝梁江淹,少有文名,世称江郎。晚年诗文无佳句,时人谓之才尽。后来常用于比喻才思衰退。

典故出处

南朝·梁·钟嵘《诗品》:“尔后为诗,不复成语,故世传‘江淹才尽’。”

成语典故

南朝梁时期,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刻苦读书,文思敏捷,作品深得众人喜爱。官至光禄大夫后文章大不如以前,诗也平淡无奇。原来他去宣城游玩时,在冶亭梦中见到郭璞,郭璞向他讨还五色笔,从此就文思枯竭,才能丧尽。

成语造句

他曾经才华横溢,如今却灵感枯竭,仿佛江淹才尽一般,再也写不出优秀的作品了。

成语故事

在南北朝时期,有一位名叫江淹的文学家,他自幼聪慧,以其出众的才华而声名远扬。 江淹年少时便勤奋好学,博览群书,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写下了许多令人赞叹的文章和诗篇。他的作品言辞优美,意境深远,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。在当时的文坛上,江淹可谓是一颗璀璨的明星。 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江淹的境遇发生了变化。他步入仕途,开始忙于官场事务,渐渐地疏忽了对文学创作的钻研和投入。与此同时,他的生活也变得安逸起来,不再像以前那样刻苦努力。 一次,江淹奉命写一篇重要的文章,他坐在桌前苦思冥想,却始终无法找到灵感,笔下的文字也变得平淡无奇,毫无往日的风采。他感到十分困惑和沮丧,不明白自己为何突然失去了曾经拥有的那种才华横溢的状态。 后来,江淹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,都难以再创作出优秀的作品。人们开始对他的才华产生怀疑,曾经对他赞誉有加的人也纷纷摇头叹息。 江淹的经历正如古人云:“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”他因为在成名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,没有继续勤奋学习和积累,导致才华逐渐枯竭。这也验证了那句“业精于勤荒于嬉”的道理。 江淹才尽的故事成为了后世的一个警示,提醒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,都不能停止追求知识和进步的脚步。即使拥有再高的天赋和才华,如果不加以珍惜和持续培养,也会如昙花一现般消失殆尽。只有不断努力,不断进取,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长久的辉煌和成就。 虽然江淹最终因才尽而令人惋惜,但他曾经的辉煌成就依然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他的故事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,才华不是永恒不变的,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和培育,才能让它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。

江淹才尽-成语图片

江淹才尽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