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退失据
成语拼音
- jìn tuì shī jù
进退失据成语解释
- 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。形容无处容身。也指进退两难。
典故出处
- 《后汉书·樊英传》而子始以不訾之身,怒万乘之主;及其享受爵禄,又不闻匡救之术,进退无所据矣。”
成语典故
- 进退失据,两无所容,此可谓调和者之戒矣。★章炳麟《诸子学略说》
成语造句
- 他在面对复杂的局势时,由于缺乏清晰的规划和果断的决策,导致自己进退失据,最终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境地。
成语故事
- 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这样一段故事。
在三国时期,蜀汉后主刘禅继位后,诸葛亮为了实现匡复汉室的大业,多次北伐曹魏。然而,在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中,蜀汉的将领马谡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。
马谡自幼聪慧,熟读兵书,深得诸葛亮的器重。此次奉命镇守街亭,他却违背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,执意将大军屯扎在山上。当魏军大将张郃率领大军来袭时,马谡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失据的困境。山上缺水少粮,士兵们疲惫不堪,而魏军则切断了他们的退路。
马谡此时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但为时已晚。他试图组织突围,但在魏军的猛烈攻击下,蜀军溃败。街亭失守,对蜀汉的局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。诸葛亮得知消息后,痛心疾首,不得不下令撤军。
经此一役,蜀汉的实力受到了严重削弱。而马谡也因为自己的轻率举动,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这个故事成为了一个典型的例子,警示着后人在面临重大决策时,不能盲目自信,要谨慎行事,否则就可能陷入进退失据的尴尬境地。
在历史的记载中,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。许多人因为没有正确评估形势,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,导致在关键时刻陷入困境,不知该如何前进或后退。就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失去了方向的船只,摇摆不定,随时可能覆灭。
我们应当从这些历史故事中汲取教训,在生活和工作中,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全面分析问题,权衡利弊。不能仅凭一时的冲动或片面的认识就做出决定,以免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稳步前行,避免重蹈覆辙。
进退失据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