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退失據

成語拼音

jìn tuì shī jù

進退失據成語解釋

前進和後退都失去了依據。形容無處容身。也指進退兩難。

典故出處

《後漢書·樊英傳》而子始以不訾之身,怒萬乘之主;及其享受爵祿,又不聞匡救之術,進退無所據矣。”

成語典故

進退失據,兩無所容,此可謂調和者之戒矣。★章炳麟《諸子學略說》

成語造句

他在面對複雜的局勢時,由於缺乏清晰的規劃和果斷的決策,導致自己進退失據,最終陷入了極爲被動的境地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這樣一段故事。 在三國時期,蜀漢後主劉禪繼位後,諸葛亮爲了實現匡復漢室的大業,多次北伐曹魏。然而,在一次重要的軍事行動中,蜀漢的將領馬謖卻犯下了致命的錯誤。 馬謖自幼聰慧,熟讀兵書,深得諸葛亮的器重。此次奉命鎮守街亭,他卻違背了諸葛亮的作戰部署,執意將大軍屯紮在山上。當魏軍大將張郃率領大軍來襲時,馬謖發現自己陷入了進退失據的困境。山上缺水少糧,士兵們疲憊不堪,而魏軍則切斷了他們的退路。 馬謖此時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,但爲時已晚。他試圖組織突圍,但在魏軍的猛烈攻擊下,蜀軍潰敗。街亭失守,對蜀漢的局勢產生了極爲不利的影響。諸葛亮得知消息後,痛心疾首,不得不下令撤軍。 經此一役,蜀漢的實力受到了嚴重削弱。而馬謖也因爲自己的輕率舉動,付出了生命的代價。這個故事成爲了一個典型的例子,警示着後人在面臨重大決策時,不能盲目自信,要謹慎行事,否則就可能陷入進退失據的尷尬境地。 在歷史的記載中,類似的情況屢見不鮮。許多人因爲沒有正確評估形勢,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,導致在關鍵時刻陷入困境,不知該如何前進或後退。就如同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失去了方向的船隻,搖擺不定,隨時可能覆滅。 我們應當從這些歷史故事中汲取教訓,在生活和工作中,要保持清醒的頭腦,全面分析問題,權衡利弊。不能僅憑一時的衝動或片面的認識就做出決定,以免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在複雜多變的世界中穩步前行,避免重蹈覆轍。

進退失據-成語圖片

進退失據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