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退无措

成语拼音

jìn tuì wú cuò

进退无措成语解释

指进退两难而无法应付。

典故出处

明·宋濂《元史·忠义列传二》会西南风急,贼舟数千,果扬帆顺流鼓噪而至,舟遇桩不得动,进退无措,黼帅将士奋击,发火翎箭射之,焚溺死者无算,余舟散走。”

成语典故

你想那征战之事,可是期得日子定的么?遐叔得了这个消息,惊得进退无措。★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五卷

成语造句

他在面对这个突发状况时,完全没有经验,一时竟进退无措。

成语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个国家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危机。 这个国家的边境不断遭到外敌的侵扰,国内又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国王为此忧心忡忡,召集了众多大臣商议对策。 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李义,他平日里足智多谋,但面对如此复杂艰难的局势,也感到有些进退无措。一方面,他深知必须采取强硬的措施来抵御外敌,保卫国家的安全;另一方面,国内的困境又需要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去解决,他担心过度的军事行动会让百姓负担更重,引发更多的问题。 在一次朝堂讨论中,李义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和想法。然而,其他大臣们却各有各的主张,有的坚决主张全力对外作战,有的则认为应该先解决国内问题。争论不休之际,国王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。 李义回到家中,陷入了深深的思索。他翻阅了众多的史书典籍,试图从历史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灵感。他发现,在过去的朝代中,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。有些朝代因为没有妥善处理好内外矛盾,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覆灭;而有些朝代则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平衡,逐步恢复国力,走向繁荣。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李义再次向国王进言。他提出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案,先集中一部分力量解决国内的紧急问题,稳定民心,同时采取一些灵活的外交策略,暂时缓和与外敌的紧张关系。然后,在国内情况有所好转之后,再逐步加强军事力量,对外进行有效的防御和反击。 国王听了李义的建议,觉得很有道理,于是决定采纳。在实施的过程中,虽然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,但李义始终坚定地协助国王推行这个方案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国内的情况逐渐得到改善,百姓的生活开始恢复正常。而外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,与一些邻国达成了暂时的和平协议。此时,国家有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来加强军事力量。 最终,在李义和国王的共同努力下,这个国家成功地抵御了外敌的入侵,国内也实现了稳定和发展。而李义也因为他的智慧和勇气,受到了百姓和国王的敬重。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,当面临复杂的情况时,人们可能会像李义最初那样进退无措。但只要我们能够冷静思考,从历史和经验中汲取教训,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,走出困境,迎来新的希望和发展。

进退无措-成语图片

进退无措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