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退無措

成語拼音

jìn tuì wú cuò

進退無措成語解釋

指進退兩難而無法應付。

典故出處

明·宋濂《元史·忠義列傳二》會西南風急,賊舟數千,果揚帆順流鼓譟而至,舟遇樁不得動,進退無措,黼帥將士奮擊,發火翎箭射之,焚溺死者無算,餘舟散走。”

成語典故

你想那征戰之事,可是期得日子定的麼?遐叔得了這個消息,驚得進退無措。★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恆言》第二十五卷

成語造句

他在面對這個突發狀況時,完全沒有經驗,一時竟進退無措。

成語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國家正面臨着一場巨大的危機。 這個國家的邊境不斷遭到外敵的侵擾,國內又遭遇了嚴重的自然災害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國王爲此憂心忡忡,召集了衆多大臣商議對策。 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李義,他平日裏足智多謀,但面對如此複雜艱難的局勢,也感到有些進退無措。一方面,他深知必須採取強硬的措施來抵禦外敵,保衛國家的安全;另一方面,國內的困境又需要大量的資源和精力去解決,他擔心過度的軍事行動會讓百姓負擔更重,引發更多的問題。 在一次朝堂討論中,李義提出了自己的擔憂和想法。然而,其他大臣們卻各有各的主張,有的堅決主張全力對外作戰,有的則認爲應該先解決國內問題。爭論不休之際,國王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。 李義回到家中,陷入了深深的思索。他翻閱了衆多的史書典籍,試圖從歷史中尋找解決問題的靈感。他發現,在過去的朝代中,也有類似的情況出現。有些朝代因爲沒有妥善處理好內外矛盾,最終導致了國家的覆滅;而有些朝代則能夠在困境中找到平衡,逐步恢復國力,走向繁榮。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,李義再次向國王進言。他提出了一個循序漸進的方案,先集中一部分力量解決國內的緊急問題,穩定民心,同時採取一些靈活的外交策略,暫時緩和與外敵的緊張關係。然後,在國內情況有所好轉之後,再逐步加強軍事力量,對外進行有效的防禦和反擊。 國王聽了李義的建議,覺得很有道理,於是決定採納。在實施的過程中,雖然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挑戰,但李義始終堅定地協助國王推行這個方案。 隨着時間的推移,國內的情況逐漸得到改善,百姓的生活開始恢復正常。而外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,與一些鄰國達成了暫時的和平協議。此時,國家有了更多的精力和資源來加強軍事力量。 最終,在李義和國王的共同努力下,這個國家成功地抵禦了外敵的入侵,國內也實現了穩定和發展。而李義也因爲他的智慧和勇氣,受到了百姓和國王的敬重。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,當面臨複雜的情況時,人們可能會像李義最初那樣進退無措。但只要我們能夠冷靜思考,從歷史和經驗中汲取教訓,就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,走出困境,迎來新的希望和發展。

進退無措-成語圖片

進退無措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