竭泽而渔

成语拼音

jié zé ér yú

竭泽而渔成语解释

泽:池、湖。掏干了水塘捉鱼。比喻取之不留余地,只图眼前利益,不作长远打算。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。

典故出处

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:“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?而明年无鱼。”

成语典故

春秋时期,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,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。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。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,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,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,打仗还是要靠实力。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,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。他说:“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?”。

成语造句

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竭泽而渔,这种短视的行为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。

成语故事

在春秋时期,有一个国家名为晋国。晋国的国君一直野心勃勃,妄图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。 当时,在晋国的附近有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叫虢国。虢国虽然不大,但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繁荣的经济。晋国国君对虢国垂涎已久,一心想要将其吞并。 晋国的大臣们纷纷进言,其中一位名叫荀息的大臣向国君献上了一计。他建议晋国先向虢国借道,去攻打另一个国家虞国,等打下虞国后,再回过头来攻打虢国。国君听了觉得此计甚妙,便决定依计行事。 晋国派使者前往虞国,送上了许多珍贵的礼物,并请求借道攻打虞国。虞国的国君和大臣们看到这些礼物后,十分心动,有一些大臣提出了反对意见,他们认为晋国此举可能别有企图,不能轻易答应。然而,虞国国君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,不顾众人的劝阻,答应了晋国的请求。 晋国的军队顺利地通过虞国,攻打了虞国,并且很快就取得了胜利。虞国国君这才如梦初醒,后悔不已。 此时,晋国并没有停止他们的野心。他们转过头来,再次向虞国进军。虞国国君惊慌失措,连忙向其他国家求救,但其他国家都不愿意得罪强大的晋国。虞国最终被晋国所灭。 晋国在这场战争中虽然获得了胜利,但他们的行为却引起了其他国家的警惕和不满。晋国国君为了一时的利益,采用了这种竭泽而渔的手段,虽然短期内获得了财富和领土,但却失去了其他国家的信任和支持。 从这个故事中,我们可以看到竭泽而渔这种行为的弊端。它只关注眼前的利益,而不顾及长远的发展和后果。就像晋国国君为了吞并虢国和虞国,不惜用尽一切手段,最终却导致了自己在国际上的孤立。 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。有些人或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,不惜破坏环境、浪费资源,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后果。我们应该树立长远的眼光,注重可持续发展,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略了未来的大局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、更稳。同时,我们也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,避免重蹈覆辙,让竭泽而渔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。

竭泽而渔-成语图片

竭泽而渔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