救火投薪
成语拼音
- jiù huò tóu xīn
救火投薪成语解释
- 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。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,不但解决不了问题,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。
典故出处
- 《邓析子·无厚篇》不治其本而务其末,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,救火而投之以薪。”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遇到问题不能盲目行动,否则就像那救火投薪,非但不能解决问题,反而可能让情况变得更糟。
成语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个国家名为梁国。梁国的国王虽然算不上是雄才大略,但也一直努力地治理着国家,希望能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。
有一年,梁国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旱灾,长时间没有降雨,土地干裂,庄稼枯萎,百姓们面临着严重的饥荒。国王心急如焚,他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。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李义,他想出了一个办法,他建议国王打开国库,发放粮食给百姓,以解燃眉之急。国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,便下令打开国库,发放粮食。
然而,李义的这个办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随着旱灾的持续,百姓们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,国库中的粮食也渐渐消耗殆尽。此时,又有一位大臣站了出来,他名叫张华,他提出了一个不同的建议。张华认为,应该组织百姓们去兴修水利,从根本上解决缺水的问题,而不是一味地发放粮食。
但是,李义却坚决反对张华的建议,他认为兴修水利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,而且时间也来不及,当下最要紧的是给百姓提供粮食。两人为此争论不休,国王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。
就在这时,一位智者来到了王宫,他听闻了国王和大臣们的争论。智者对国王说:“大王,李义大臣的办法就如同救火投薪,虽然能暂时缓解火势,但却不能真正解决问题。而张华大臣的建议才是长远之计,只有兴修水利,才能让梁国摆脱旱灾的困扰,迎来长久的繁荣。”
国王听了智者的话,恍然大悟。他决定采纳张华的建议,组织百姓们兴修水利。经过大家的努力,水利工程终于建成,梁国迎来了久违的雨水,庄稼也开始茁壮成长,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。
从这个故事中,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:在面对问题时,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,而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,寻找根本的解决办法。就像救火投薪这个成语所表达的那样,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采取治标不治本的措施,最终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。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,对症下药,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,实现可持续的发展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,我们要学会像故事中的智者一样,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,深入地分析问题,找到最有效的解决办法,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,社会更加进步。
救火投薪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