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利忘义

成语拼音

jiàn lì wàng yì

见利忘义成语解释

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。

典故出处

《汉书·樊郦滕灌傅靳周传》:“夫卖友者,谓见利而忘义也。”

成语典故

汉高祖死后,吕后专权,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,排斥异己,诛杀功臣。不久,吕后也死了,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,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。吕氏家族掌权,激起一批功臣不满,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密议对策。他们巧使妙计,把吕党要人郦寄争取过来,由他去说服吕禄,把兵权还给周勃。  这时,大将军灌婴联合齐王刘襄等刘家军,回京师欲诛吕氏家族。郦寄与吕禄本是知交,吕禄听了郦寄的话,终于把北军归周勃指挥。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??(zhu)又配合朱虚侯刘章控制了南军,在未央宫杀死了吕产。其余吕氏大官,也都被周勃派人抓获,一一斩首。吕氏势力全被消灭后,周勃、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,就是汉文帝。在诛吕这场斗争中,郦寄也出了力,所以袭父爵为曲周侯,但舆论说他出卖朋友。  《汉书》记载说:“夫卖友者,谓见利而忘义也。”作者班固认为郦寄不属于“见利忘义”。

成语造句

他为了那一点私利,竟然做出这种事,真是个见利忘义的人。

成语故事

在春秋时期,有一个名叫虞孚的人。虞孚生活贫苦,一直渴望能改变自己的命运,过上富裕的生活。 有一次,他听说种漆树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,于是便决定投身于这个行业。他四处借钱,购置了树苗,辛勤地种植和照料漆树。经过几年的努力,漆树终于长大,可以割取漆液了。 虞孚非常高兴,他看到了财富在向他招手。然而,他心中的贪欲也被渐渐激发出来。为了能获取更多的钱财,他开始动起了歪脑筋。他在漆液中偷偷掺杂了一些劣质的东西,这样一来,他就可以产出更多的“漆”去售卖。 虞孚的一位朋友得知了他的所作所为,便前来劝告他说:“你这样做是不对的,做生意应该讲究诚信,不能见利忘义。如果你的名声坏了,以后就很难再立足了。”但虞孚哪里听得进去,他满脑子都是即将到手的财富,完全不顾朋友的忠告。 当他带着这些掺杂了杂质的漆去市场售卖时,一开始确实因为量大且价格相对便宜吸引了不少买家。虞孚得意洋洋,觉得自己的办法真是太妙了。可是,没过多久,那些买了他的漆的人发现漆的质量很差,根本无法达到他们所需要的效果。于是,虞孚的名声迅速传遍了整个地区,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为了利益不择手段、见利忘义的人。 从此以后,再也没有人愿意和虞孚做生意,他的漆再也卖不出去。他不仅没有赚到钱,还因为前期的投入而欠下了巨额债务。虞孚后悔不已,但此时已经为时太晚。他终于明白了,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而抛弃诚信和道义,最终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灾难。 正如《论语》中所记载: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”真正的君子看重的是道义,而不是利益。而像虞孚这样的小人,只看到眼前的利益,却忘记了做人的根本原则,最终只能自食恶果。这个故事也警示着后人,在面对利益的诱惑时,一定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,不能见利忘义,否则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。

见利忘义-成语图片

见利忘义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