見利忘義

成語拼音

jiàn lì wàng yì

見利忘義成語解釋

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。

典故出處

《漢書·樊酈滕灌傅靳周傳》:“夫賣友者,謂見利而忘義也。”

成語典故

漢高祖死後,呂后專權,對孃家的人封王封侯,排斥異己,誅殺功臣。不久,呂后也死了,她在遺詔中指定內侄呂產爲相國,呂祿統領京都禁衛軍。呂氏家族掌權,激起一批功臣不滿,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密議對策。他們巧使妙計,把呂黨要人酈寄爭取過來,由他去說服呂祿,把兵權還給周勃。  這時,大將軍灌嬰聯合齊王劉襄等劉家軍,回京師欲誅呂氏家族。酈寄與呂祿本是知交,呂祿聽了酈寄的話,終於把北軍歸周勃指揮。前相國曹參的兒子曹??(zhu)又配合朱虛侯劉章控制了南軍,在未央宮殺死了呂產。其餘呂氏大官,也都被周勃派人抓獲,一一斬首。呂氏勢力全被消滅後,周勃、陳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劉恆爲帝,就是漢文帝。在誅呂這場鬥爭中,酈寄也出了力,所以襲父爵爲曲周侯,但輿論說他出賣朋友。  《漢書》記載說:“夫賣友者,謂見利而忘義也。”作者班固認爲酈寄不屬於“見利忘義”。

成語造句

他爲了那一點私利,竟然做出這種事,真是個見利忘義的人。

成語故事

在春秋時期,有一個名叫虞孚的人。虞孚生活貧苦,一直渴望能改變自己的命運,過上富裕的生活。 有一次,他聽說種漆樹可以獲得巨大的利益,於是便決定投身於這個行業。他四處借錢,購置了樹苗,辛勤地種植和照料漆樹。經過幾年的努力,漆樹終於長大,可以割取漆液了。 虞孚非常高興,他看到了財富在向他招手。然而,他心中的貪慾也被漸漸激發出來。爲了能獲取更多的錢財,他開始動起了歪腦筋。他在漆液中偷偷摻雜了一些劣質的東西,這樣一來,他就可以產出更多的“漆”去售賣。 虞孚的一位朋友得知了他的所作所爲,便前來勸告他說:“你這樣做是不對的,做生意應該講究誠信,不能見利忘義。如果你的名聲壞了,以後就很難再立足了。”但虞孚哪裏聽得進去,他滿腦子都是即將到手的財富,完全不顧朋友的忠告。 當他帶着這些摻雜了雜質的漆去市場售賣時,一開始確實因爲量大且價格相對便宜吸引了不少買家。虞孚得意洋洋,覺得自己的辦法真是太妙了。可是,沒過多久,那些買了他的漆的人發現漆的質量很差,根本無法達到他們所需要的效果。於是,虞孚的名聲迅速傳遍了整個地區,人們都知道他是一個爲了利益不擇手段、見利忘義的人。 從此以後,再也沒有人願意和虞孚做生意,他的漆再也賣不出去。他不僅沒有賺到錢,還因爲前期的投入而欠下了鉅額債務。虞孚後悔不已,但此時已經爲時太晚。他終於明白了,爲了眼前的一點利益而拋棄誠信和道義,最終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災難。 正如《論語》中所記載:“君子喻於義,小人喻於利。”真正的君子看重的是道義,而不是利益。而像虞孚這樣的小人,只看到眼前的利益,卻忘記了做人的根本原則,最終只能自食惡果。這個故事也警示着後人,在面對利益的誘惑時,一定要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,不能見利忘義,否則必將付出沉重的代價。

見利忘義-成語圖片

見利忘義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