涓滴不遗
成语拼音
- juān dī bù yí
涓滴不遗成语解释
- 涓细流;滴小水珠。一点一滴也不遗漏。比喻极小的或极少的东西也不遗漏。
典故出处
- 唐·杜甫《倦夜》重露成涓滴,稀星乍有无。”
成语典故
- 如水传器,涓滴不遗。★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五十三
成语造句
-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,他非常认真仔细,哪怕是极小的细节都能照顾到,真正做到了涓滴不遗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个繁荣的国度。这个国度的国王是一位英明且极具智慧的君主。
有一年,这个国家遭遇了严重的旱灾。长时间没有降雨,导致河流干涸,土地干裂,农作物枯萎,百姓们面临着严重的饥荒。国王心急如焚,他召集了大臣们商议对策。其中一位大臣建议开仓放粮,以解百姓的燃眉之急。国王立刻同意了这个方案,并派遣官员们去负责粮食的分发。
负责分发粮食的官员中有一位名叫张华的人,他一向公正廉洁。在分发粮食的过程中,他秉持着公平的原则,认真地记录每一笔粮食的去向,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送到真正需要的百姓手中。他不辞辛劳地工作着,不忽略任何一个角落,不放过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人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旱灾的情况逐渐得到缓解。而张华的认真负责也得到了国王和百姓们的高度赞扬。当国王检查粮食分发的情况时,发现所有的粮食都被合理地分配,没有丝毫的浪费和遗漏,真正做到了“涓滴不遗”。
在历史的长河中,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。比如在古代的一些饥荒时期,也有许多官员和仁人志士们竭尽全力地去帮助百姓,确保每一份资源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。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对百姓的关爱和责任,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。
而张华的事迹也在这个国度流传开来,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美谈。他的这种精神激励着后来的官员们,让他们明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,要以百姓的利益为重,做到不浪费任何一点资源,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“涓滴不遗”这个成语也因此成为了一种对认真负责、不浪费一丝一毫的赞美和推崇,提醒着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保持这样的品质和态度。
在现代社会,我们也应该从这个成语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。无论是在资源的利用上,还是在对他人的帮助和关爱上,我们都应该做到尽心尽力,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,不浪费任何一点机会,让每一份努力都能产生最大的价值,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涓滴不遗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