瞰瑕伺隙
成语拼音
- kàn xiá sì xì
瞰瑕伺隙成语解释
- 窥伺对方空隙。
典故出处
- 清·薛福成《论不勤远略之误》各国莫不欲夺我所不争,乘我所不备,瞰瑕伺隙,事端遂百出而不穷。”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,对手往往会想尽办法瞰瑕伺隙,抓住我方的漏洞和失误来获取优势。
成语故事
- 春秋时期,诸侯纷争,局势动荡不安。在众多诸侯国中,有两个国家一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,那就是郑国和宋国。
郑国的国君郑庄公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,他一直试图扩大郑国的势力范围。而宋国也有着自己的野心和盘算。
有一次,郑国国内发生了一些动荡,这让宋国看到了可乘之机。宋国的大臣们纷纷建议国君抓住这个机会,对郑国发动攻击,以获取利益。他们仔细观察着郑国的每一个动向,寻找着任何可能的漏洞和弱点,这正可谓是瞰瑕伺隙。
宋国国君在大臣们的鼓动下,最终决定出兵郑国。他们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向郑国进发。郑国得知消息后,郑庄公并没有慌乱,他冷静地分析着局势。
他深知宋国此次行动是瞅准了郑国的暂时困境,但他也明白,宋国的进攻并非无懈可击。郑庄公迅速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,大家一致认为不能坐以待毙,必须积极应对。
于是,郑庄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军事才能,他巧妙地布置防线,利用地形优势来抵御宋国的进攻。同时,他还派遣使者前往其他诸侯国,寻求援助和支持。
在郑庄公的精心谋划和郑国军民的共同努力下,宋国的进攻受到了顽强的抵抗。宋国军队发现郑国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被击败,他们陷入了苦战之中。
而此时,其他诸侯国在郑国使者的游说下,也对宋国的行为表示不满。一些诸侯国决定出兵援助郑国,这让宋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。
最终,宋国不得不放弃了对郑国的进攻,灰溜溜地撤回了国内。这次事件让宋国深刻地认识到,瞰瑕伺隙并非总是能够成功,在行动之前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和后果。
而郑国则通过这次危机,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和实力。郑庄公的睿智和果断也赢得了国民的尊敬和爱戴。
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,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,不能仅仅凭借一时的机会就盲目行动,必须要有全面的考量和战略眼光。同时,我们也应该明白,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,看似完美的机会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。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谨慎的态度,才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瞰瑕伺隙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