瞰瑕伺隙

成語拼音

kàn xiá sì xì

瞰瑕伺隙成語解釋

窺伺對方空隙。

典故出處

清·薛福成《論不勤遠略之誤》各國莫不欲奪我所不爭,乘我所不備,瞰瑕伺隙,事端遂百出而不窮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,對手往往會想盡辦法瞰瑕伺隙,抓住我方的漏洞和失誤來獲取優勢。

成語故事

春秋時期,諸侯紛爭,局勢動盪不安。在衆多諸侯國中,有兩個國家一直存在着微妙的關係,那就是鄭國和宋國。 鄭國的國君鄭莊公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,他一直試圖擴大鄭國的勢力範圍。而宋國也有着自己的野心和盤算。 有一次,鄭國國內發生了一些動盪,這讓宋國看到了可乘之機。宋國的大臣們紛紛建議國君抓住這個機會,對鄭國發動攻擊,以獲取利益。他們仔細觀察着鄭國的每一個動向,尋找着任何可能的漏洞和弱點,這正可謂是瞰瑕伺隙。 宋國國君在大臣們的鼓動下,最終決定出兵鄭國。他們率領大軍氣勢洶洶地向鄭國進發。鄭國得知消息後,鄭莊公並沒有慌亂,他冷靜地分析着局勢。 他深知宋國此次行動是瞅準了鄭國的暫時困境,但他也明白,宋國的進攻並非無懈可擊。鄭莊公迅速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,大家一致認爲不能坐以待斃,必須積極應對。 於是,鄭莊公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智慧和軍事才能,他巧妙地佈置防線,利用地形優勢來抵禦宋國的進攻。同時,他還派遣使者前往其他諸侯國,尋求援助和支持。 在鄭莊公的精心謀劃和鄭國軍民的共同努力下,宋國的進攻受到了頑強的抵抗。宋國軍隊發現鄭國並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麼容易被擊敗,他們陷入了苦戰之中。 而此時,其他諸侯國在鄭國使者的遊說下,也對宋國的行爲表示不滿。一些諸侯國決定出兵援助鄭國,這讓宋國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。 最終,宋國不得不放棄了對鄭國的進攻,灰溜溜地撤回了國內。這次事件讓宋國深刻地認識到,瞰瑕伺隙並非總是能夠成功,在行動之前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各種因素和後果。 而鄭國則通過這次危機,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和實力。鄭莊公的睿智和果斷也贏得了國民的尊敬和愛戴。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,在複雜的政治和軍事鬥爭中,不能僅僅憑藉一時的機會就盲目行動,必須要有全面的考量和戰略眼光。同時,我們也應該明白,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,看似完美的機會背後可能隱藏着巨大的風險。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謹慎的態度,才能在風雲變幻的世界中立於不敗之地。

瞰瑕伺隙-成語圖片

瞰瑕伺隙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