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诛笔伐
成语拼音
- kǒu zhū bǐ fá
口诛笔伐成语解释
- 诛痛斥,责罚;伐声讨,攻打。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。
典故出处
- 宋·陈亮《畏羞于君子》此丈夫所当履其道,免笔诛口伐于荜门闺窦之间。”
成语典故
- 他捐廉弃耻,向权门富贵贪求,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,垄上璠间识者羞。★明·汪廷讷《三祝记·同谪》
成语造句
- 面对那些不良商家的欺诈行为,社会各界纷纷挺身而出,对其进行口诛笔伐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的一个王朝,政治局势复杂多变。
当时,有一位名叫张义的忠臣,他为人正直,敢于直言进谏。然而,朝中的一些奸臣却对他心怀嫉妒和怨恨,总是想方设法地陷害他。
有一次,张义发现了一项重大的弊端,这弊端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稳定。于是,他毫不犹豫地向皇帝进言,详细阐述了其中的危害,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。但那些奸臣们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损,便开始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,污蔑张义别有用心。
皇帝在奸臣的蛊惑下,渐渐对张义产生了怀疑。张义察觉到了这一变化,但他并没有退缩,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。他在朝堂之上,据理力争,用事实和道理来反驳奸臣们的污蔑。
可是,奸臣们并不罢休,他们利用各种手段,在朝廷内外散布谣言,对张义进行恶意攻击。他们还鼓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,一起对张义进行口诛笔伐。一时间,张义陷入了困境,他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。
然而,张义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。他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国家和百姓,他相信真相总有一天会大白于天下。他继续努力,通过各种途径向皇帝和百姓解释自己的想法和目的。
终于,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皇帝逐渐看清了奸臣们的真面目,也明白了张义的忠心和良苦用心。皇帝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,对那些奸臣进行了严厉的惩处。而张义也重新获得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,他继续为国家和百姓尽心尽力地工作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,我们不能轻易放弃,要坚定自己的信念,勇敢地面对那些口诛笔伐。只要我们坚持真理,最终一定能够获得胜利。同时,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要被那些恶意的言论所左右,要善于分辨是非,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。
口诛笔伐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