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城计
成语拼音
- kōng chéng jì
空城计成语解释
- 指在危急处境下,掩饰空虚,骗过对方的策略。
典故出处
-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中故事: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,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,诸葛亮无兵迎敌,但沉着镇定,大开城门,自大在城楼上弹琴。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,引兵退去。
成语典故
- 三国时期,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,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。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,诸葛亮无兵迎敌,但沉着镇定,大开城门,自己在城楼上弹琴。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,引兵退去。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,赵云赶回解围。
成语造句
- 敌人来袭,他急中生智,摆了一出空城计,成功吓退了敌军。
成语故事
- 在三国时期,天下纷争不断。诸葛亮作为蜀国的军师,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谋略声名远扬。
当时,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,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 15 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。此时,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,只有一班文官,所带领的五千军队,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,只剩 2500 名士兵在城里。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,诸葛亮却登上城楼观望后,神色自若。他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,于是心生一计。
诸葛亮传令,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,士兵原地不动,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,立即斩首。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,每个城门之上派 20 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,洒水扫街。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氅,戴上高高的纶巾,领着两个小书童,带上一张琴,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,燃起香,然后慢慢弹起琴来。
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,见了这种气势,都不敢轻易入城,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。司马懿听后,笑着说:“这怎么可能呢?”于是便令三军停下,自己飞马前去观看。离城不远,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,笑容可掬,正在焚香弹琴。左面一个书童,手捧宝剑;右面也有一个书童,手里拿着拂尘。城门里外,20 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,旁若无人。司马懿看后,疑惑不已,便来到中军,令后军变前军,前军变后军撤退。他的儿子司马昭说:“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,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?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?”司马懿说:“诸葛亮一生谨慎,不曾冒险。现在城门大开,里面必有埋伏,我军如果进去,正好中了他们的计。还是快快撤退吧!”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。
等司马懿退兵之后,城里的众人都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。诸葛亮正是利用了司马懿对自己的了解,以及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,成功地施行了这一空城计,以少量的兵力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。这一计策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非凡智慧和沉着冷静,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传奇佳话。后来,人们便用“空城计”来形容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,不设兵备故意示敌,造成敌方错觉,惊退敌军的策略。空城计的成功,也让我们明白,在面对困境时,冷静思考、灵活应变,充分利用对手的心理弱点,有时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空城计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