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事而惧
成语拼音
- lín shì ér jù
临事而惧成语解释
- 临遭遇,碰到;惧戒惧。遇事谨慎戒惧。
典故出处
- 《论语·述而》必也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者也。”
成语典故
- 夫庙算而后出军,犹临事而惧,况今庙算有阙而欲用之,臣诚未见其利也。★《三国志·魏志·辛毗传》
成语造句
- 遇到这件极为棘手的难题,他没有盲目冲动,而是临事而惧,冷静思考应对之策。
成语故事
- 春秋时期,孔子有一个弟子名叫子路。子路性格豪爽,勇敢无畏,但有时候也会过于鲁莽。
有一次,子路要去担任一个重要的官职。临行前,他特意去请教孔子,问孔子有什么教诲。孔子看着子路,语重心长地说:“子路啊,对待任何事情都要保持谨慎敬畏之心,尤其是面临重大事务的时候,更要‘临事而惧’。”
子路听了有些不以为然,他觉得自己向来勇敢,不需要惧怕什么。于是他对孔子说:“老师,我子路向来勇往直前,无所畏惧,为何要‘临事而惧’呢?”孔子摇摇头说:“子路啊,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。勇敢固然重要,但没有敬畏之心的勇敢,往往会变成鲁莽行事,这样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。就如同古代的那些贤明君主,他们在处理国家大事时,无不是怀着敬畏之心,深思熟虑后才做出决策。”
孔子接着给子路讲了一个历史故事。在商朝末年,纣王无道,荒淫残暴,民不聊生。周武王姬发决心推翻商朝的统治,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。在出征之前,周武王非常谨慎,他对这次战争充满了敬畏。他认真筹备,广泛征求大臣们的意见,精心策划战略。正是因为周武王的“临事而惧”,才使得他最终成功推翻商朝,建立了周朝,成为一代明君。
子路听了孔子的话和故事后,若有所思。他开始明白,勇敢并不等于盲目冲动,在面对重要事情时,需要有敬畏之心,要认真思考,谨慎行事。
子路带着孔子的教诲去赴任了。在任职期间,他时刻牢记“临事而惧”,遇到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样冲动,而是会冷静思考,权衡利弊。他的这种态度和行事风格,让他在处理政务时更加得心应手,也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和爱戴。
后来,子路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继续践行着孔子的教诲,他的人生也因此更加充实和有意义。而“临事而惧”这个成语也流传了下来,提醒着人们在面对重要事情时要保持敬畏和谨慎,不可掉以轻心,以免因一时疏忽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。
从子路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,“临事而惧”并不是胆小怕事,而是一种智慧和态度。它要求我们在面对未知和挑战时,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,认真分析形势,做好充分的准备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,取得更大的成功。
临事而惧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