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事而懼

成語拼音

lín shì ér jù

臨事而懼成語解釋

臨遭遇,碰到;懼戒懼。遇事謹慎戒懼。

典故出處

《論語·述而》必也臨事而懼,好謀而成者也。”

成語典故

夫廟算而後出軍,猶臨事而懼,況今廟算有闕而欲用之,臣誠未見其利也。★《三國志·魏志·辛毗傳》

成語造句

遇到這件極爲棘手的難題,他沒有盲目衝動,而是臨事而懼,冷靜思考應對之策。

成語故事

春秋時期,孔子有一個弟子名叫子路。子路性格豪爽,勇敢無畏,但有時候也會過於魯莽。 有一次,子路要去擔任一個重要的官職。臨行前,他特意去請教孔子,問孔子有什麼教誨。孔子看着子路,語重心長地說:“子路啊,對待任何事情都要保持謹慎敬畏之心,尤其是面臨重大事務的時候,更要‘臨事而懼’。” 子路聽了有些不以爲然,他覺得自己向來勇敢,不需要懼怕什麼。於是他對孔子說:“老師,我子路向來勇往直前,無所畏懼,爲何要‘臨事而懼’呢?”孔子搖搖頭說:“子路啊,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。勇敢固然重要,但沒有敬畏之心的勇敢,往往會變成魯莽行事,這樣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。就如同古代的那些賢明君主,他們在處理國家大事時,無不是懷着敬畏之心,深思熟慮後才做出決策。” 孔子接着給子路講了一個歷史故事。在商朝末年,紂王無道,荒淫殘暴,民不聊生。周武王姬發決心推翻商朝的統治,拯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。在出徵之前,周武王非常謹慎,他對這次戰爭充滿了敬畏。他認真籌備,廣泛徵求大臣們的意見,精心策劃戰略。正是因爲周武王的“臨事而懼”,才使得他最終成功推翻商朝,建立了周朝,成爲一代明君。 子路聽了孔子的話和故事後,若有所思。他開始明白,勇敢並不等於盲目衝動,在面對重要事情時,需要有敬畏之心,要認真思考,謹慎行事。 子路帶着孔子的教誨去赴任了。在任職期間,他時刻牢記“臨事而懼”,遇到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樣衝動,而是會冷靜思考,權衡利弊。他的這種態度和行事風格,讓他在處理政務時更加得心應手,也贏得了百姓的尊重和愛戴。 後來,子路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繼續踐行着孔子的教誨,他的人生也因此更加充實和有意義。而“臨事而懼”這個成語也流傳了下來,提醒着人們在面對重要事情時要保持敬畏和謹慎,不可掉以輕心,以免因一時疏忽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。 從子路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,“臨事而懼”並不是膽小怕事,而是一種智慧和態度。它要求我們在面對未知和挑戰時,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,認真分析形勢,做好充分的準備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,取得更大的成功。

臨事而懼-成語圖片

臨事而懼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