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袖清风

成语拼音

liǎng xiù qīng fēng

两袖清风成语解释

衣袖中除清风外,别无所有。比喻做官廉洁。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。

典故出处

元·陈基《次韵吴江道中》诗:“两袖清风身欲飘,杖藜随月步长桥。”

成语典故

古往今来,凡为官清廉、不贪钱财者,常以“两袖清风”自誉。说起它的由来,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。  明朝正统年间,宦官王振以权谋私,每逢朝会,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,多献以珠宝白银,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,总是不带任何礼品。他的同僚劝他说:“你虽然不献金宝、攀求权贵,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、蘑菇、手帕等物,送点人情呀!”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:“带有清风!”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。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。  他曾作过《入京诗》一首:  绢帕蘑菇与线香,  本资民用反为殃;  清风两袖朝天去,  免得闾阎话短长。  绢帕、蘑菇、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。于谦在诗中说,这类东西,本是供人民享用的。只因官吏征调搜刮,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。他在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:我晋京什么也不带,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了。诗中的闾阎是里弄、胡同的意思,引申为民间、老百姓。

成语造句

他为官多年,一直秉持着公正廉洁的原则,真正做到了两袖清风,深受百姓爱戴。

成语故事

在明朝正统年间,有一位官员名叫于谦。于谦自幼聪慧好学,志向高远,有着一颗报效国家和百姓的心。 于谦通过科举进入仕途,他为官清正廉洁,一心为民。当时的官场中存在着诸多贪污腐败的现象,但于谦却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,不与那些污浊之辈同流合污。 在一次奉命巡抚河南、山西等地时,于谦深入民间,了解百姓的疾苦。他看到当地百姓因为天灾和苛政而生活困苦,心中十分不忍。于是,他积极采取措施,开仓赈粮,帮助百姓度过难关。他还大力整顿吏治,严惩那些贪污受贿、欺压百姓的官员。 于谦的所作所为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和拥护,但也因此得罪了一些权贵。他们对于谦怀恨在心,时常在皇帝面前诋毁他。然而,于谦却毫不在意,依然我行我素地为百姓办事。 有一次,于谦回京述职。有人劝他说:“您这次回京,应该带些礼物去孝敬那些权贵,这样您的仕途才会更加顺畅。”于谦听后,哈哈一笑,说:“我为官两袖清风,哪有什么礼物可带?我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,对得起百姓就行了。”说完,他便甩了甩自己的袖子,昂首挺胸地离开了。 于谦的“两袖清风”不仅体现在他的为官之道上,也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。他生活简朴,不追求奢华享受。他的住所简陋,家具也十分简单。 后来,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,国家陷入了危机之中。于谦挺身而出,拥立朱祁钰为帝,组织军民进行抵抗,最终成功击退了瓦剌的进攻,保卫了国家的安全。然而,朱祁镇复辟后,却听信了奸臣的谗言,将于谦处死。 于谦虽然含冤而死,但他的“两袖清风”和高尚品德却永远留在了百姓的心中。他的事迹被人们传颂不衰,成为了后世为官者的楷模。“两袖清风”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开来,用来形容那些为官清正廉洁、不贪不占的人。正如《明史·于谦传》中所记载:“谦自奉俭约,所居仅蔽风雨。及籍没,家无余资。”于谦以其高洁的品行和无私的奉献,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。

两袖清风-成语图片

两袖清风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