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贤相厄

成语拼音

liǎng xián xiāng è

两贤相厄成语解释

厄:迫害。指两个有才德的人相互迫害

典故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季布栾布列传》:“高祖急,顾丁公曰:‘两贤岂相厄哉!’于是丁公引兵而还,汉王遂解去。”

成语典故

楚汉相争时期,汉王刘邦手下大将季布的母弟丁公是项羽手下的大将。丁公为项羽攻打处于困窘中的刘邦,把刘邦围困在彭城西,短兵相接。刘邦急了,就与季布找到丁公,希望不要两贤相厄。于是丁公带兵退去,刘邦才得以解围。

成语造句

在那个混乱的时代,他们两人因为利益纠葛而陷入了两贤相厄的局面,令人叹息。

成语故事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曾发生过这样一段故事。 秦朝末年,天下大乱,英雄辈出。有一位名叫陈馀的人,他与张耳曾是莫逆之交。两人一同经历了许多风雨,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相互扶持。 然而,随着局势的变化,他们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出现了裂痕。陈馀与张耳因为一些事情产生了矛盾和分歧,昔日的情谊开始动摇。 后来,项羽分封诸侯,张耳被封为常山王,而陈馀仅仅得到了南皮等三个县,封为侯。陈馀对此深感不满,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。 在这种情况下,陈馀心中的怨恨不断累积,终于有一天,他决定起兵攻打张耳。张耳猝不及防,在陈馀的攻击下节节败退,无奈之下只得逃走。 陈馀一路追击,张耳陷入了绝境。就在这关键时刻,张耳遇到了刘邦,刘邦收留了他。而陈馀则占据了原来张耳的地盘。 从此,陈馀与张耳这两位曾经的好友彻底反目成仇,陷入了相互争斗的局面。他们的行为,正应了“两贤相厄”这个成语。 其实,在历史上像这样原本志同道合的人最终走向对立的例子并不少见。在权力、利益等因素的冲击下,人的本心往往容易发生改变。陈馀和张耳本都是有才能之人,却因为一时的意气和利益纠葛,走到了这一步。这也让我们不禁感叹,在复杂的现实面前,人性是多么的脆弱。 这个故事也提醒着我们,在人际交往中,要珍惜彼此的情谊,不能因为一些外在的因素而轻易放弃曾经的美好。同时,我们也要学会在面对矛盾和分歧时,保持冷静和理智,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解决问题,避免因为一时冲动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。“两贤相厄”的故事虽然令人惋惜,但它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,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懂得如何去维护珍贵的关系,把握真正的价值。

两贤相厄-成语图片

两贤相厄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