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度陈仓

成语拼音

àn dù chén cāng

暗度陈仓成语解释

指正面迷惑敌人,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。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。陈仓,古县名,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,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。

典故出处

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……项王使卒三万人从,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,从杜南入蚀中。去辄烧绝栈道,以备诸侯盗兵袭之,亦示项羽无东意……八月,汉王用韩信之计,从故道还,袭雍王章邯。邯迎击汉陈仓,雍兵败,…

成语典故

“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”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功战例。  秦朝末年,政治腐败,群雄并起,纷纷反秦。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,攻进咸阳。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,逼迫刘邦退出关中。鸿门宴上,刘邦险些丧命。刘邦此次脱险后,只得率部退驻汉中。为了麻痹项羽,刘邦退走时,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,表示不再返回关中。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一定要击败项羽,争夺天下。公元前206年,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,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。出征之前,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,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。关中守军闻讯,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,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日要塞加紧防范,阻拦汉军进攻。  韩信“明修栈道”的行动,果然奏效,由于吸引了敌军注意力,把敌军的主力引诱到了栈道一线,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到陈仓(今陕西宝鸡县东)发动突然袭击,一举打败章邯,平定三秦,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。

成语造句

他表面上不动声色,实际上却在暗中筹划,准备暗度陈仓,实现自己的计划。

成语故事

在楚汉相争时期,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,被迫前往汉中。汉中地势险要,但刘邦的将士们大多来自东方,他们渴望回到故乡,对身处汉中感到十分不满。 刘邦深知此时不宜与项羽正面冲突,他采用了谋士张良的计策,烧毁了从汉中进入关中的栈道,向项羽表明自己没有东进的意图,以此来麻痹项羽。 然而,刘邦的心中一直有着东进争夺天下的志向。他暗中派遣韩信训练士卒,积极筹备东进之事。 韩信仔细分析局势后,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——暗度陈仓。陈仓是进入关中的重要通道,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难以突破,但韩信发现了一条鲜为人知的小道,可以绕过陈仓的正面防线。 在一个夜晚,韩信带领着精锐部队悄悄出发,沿着那条小道秘密行军。当他们迂回到陈仓背后时,守关的敌军完全没有预料到。韩信指挥部队迅速发动攻击,一举突破了陈仓防线。 此时,关中的敌军还沉浸在刘邦不会东进的假象之中,被韩信的突然袭击打得措手不及。刘邦的军队势如破竹,迅速占领了大片地区。 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中记载了这一重要事件,“正月,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,王梁、楚地九郡,都彭城。负约,更立沛公为汉王,王巴、蜀、汉中,都南郑。汉王之国,项王使卒三万人从,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,从杜南入蚀中。去辄烧绝栈道,以备诸侯盗兵袭之,亦示项羽无东意。至南郑,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,士卒皆歌思东归。韩信说汉王曰:‘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,而王独居南郑,是迁也。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,日夜跂而望归,及其锋而用之,可以有大功。天下已定,人皆自宁,不可复用。不如决策东乡,争权天下。’汉王从之,乃遂行。” 刘邦通过暗度陈仓这一妙计,成功地打破了项羽对他的封锁,为争夺天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。此后,刘邦的势力逐渐壮大,与项羽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霸之战。暗度陈仓这个成语也由此流传下来,用来形容暗中进行活动,达到某种目的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它成为了智慧和谋略的象征,提醒着后人在面对困境时要善于寻找机会,运用巧妙的策略来实现自己的目标。

暗度陈仓-成语图片

暗度陈仓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