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度陳倉
成語拼音
- àn dù chén cāng
暗度陳倉成語解釋
- 指正面迷惑敵人,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。亦比喻暗中進行活動。陳倉,古縣名,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,爲通向漢中的交通孔道。
典故出處
- 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……項王使卒三萬人從,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,從杜南入蝕中。去輒燒絕棧道,以備諸侯盜兵襲之,亦示項羽無東意……八月,漢王用韓信之計,從故道還,襲雍王章邯。邯迎擊漢陳倉,雍兵敗,…
成語典故
- “明修棧道,暗渡陳倉”是古代戰爭史上的著名成功戰例。 秦朝末年,政治腐敗,羣雄並起,紛紛反秦。劉邦的部隊首先進入關中,攻進咸陽。勢力強大的項羽進入關中後,逼迫劉邦退出關中。鴻門宴上,劉邦險些喪命。劉邦此次脫險後,只得率部退駐漢中。爲了麻痹項羽,劉邦退走時,將漢中通往關中的棧道全部燒燬,表示不再返回關中。其實劉邦一天也沒有忘記一定要擊敗項羽,爭奪天下。公元前206年,已逐步強大起來的劉邦,派大將軍韓信出兵東征。出征之前,韓信派了許多士兵去修復已被燒燬的棧道,擺出要從原路殺回的架勢。關中守軍聞訊,密切注視修復棧道的進展情況,並派主力部隊在這條路線各個關日要塞加緊防範,阻攔漢軍進攻。 韓信“明修棧道”的行動,果然奏效,由於吸引了敵軍注意力,把敵軍的主力引誘到了棧道一線,韓信立即派大軍繞道到陳倉(今陝西寶雞縣東)發動突然襲擊,一舉打敗章邯,平定三秦,爲劉邦統一中原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。
成語造句
- 他表面上不動聲色,實際上卻在暗中籌劃,準備暗度陳倉,實現自己的計劃。
成語故事
- 在楚漢相爭時期,劉邦被項羽封爲漢王,被迫前往漢中。漢中地勢險要,但劉邦的將士們大多來自東方,他們渴望回到故鄉,對身處漢中感到十分不滿。
劉邦深知此時不宜與項羽正面衝突,他採用了謀士張良的計策,燒燬了從漢中進入關中的棧道,向項羽表明自己沒有東進的意圖,以此來麻痹項羽。
然而,劉邦的心中一直有着東進爭奪天下的志向。他暗中派遣韓信訓練士卒,積極籌備東進之事。
韓信仔細分析局勢後,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——暗度陳倉。陳倉是進入關中的重要通道,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難以突破,但韓信發現了一條鮮爲人知的小道,可以繞過陳倉的正面防線。
在一個夜晚,韓信帶領着精銳部隊悄悄出發,沿着那條小道祕密行軍。當他們迂迴到陳倉背後時,守關的敵軍完全沒有預料到。韓信指揮部隊迅速發動攻擊,一舉突破了陳倉防線。
此時,關中的敵軍還沉浸在劉邦不會東進的假象之中,被韓信的突然襲擊打得措手不及。劉邦的軍隊勢如破竹,迅速佔領了大片地區。
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中記載了這一重要事件,“正月,項羽自立爲西楚霸王,王梁、楚地九郡,都彭城。負約,更立沛公爲漢王,王巴、蜀、漢中,都南鄭。漢王之國,項王使卒三萬人從,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,從杜南入蝕中。去輒燒絕棧道,以備諸侯盜兵襲之,亦示項羽無東意。至南鄭,諸將及士卒多道亡歸,士卒皆歌思東歸。韓信說漢王曰:‘項羽王諸將之有功者,而王獨居南鄭,是遷也。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,日夜跂而望歸,及其鋒而用之,可以有大功。天下已定,人皆自寧,不可複用。不如決策東鄉,爭權天下。’漢王從之,乃遂行。”
劉邦通過暗度陳倉這一妙計,成功地打破了項羽對他的封鎖,爲爭奪天下邁出了重要的一步。此後,劉邦的勢力逐漸壯大,與項羽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爭霸之戰。暗度陳倉這個成語也由此流傳下來,用來形容暗中進行活動,達到某種目的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它成爲了智慧和謀略的象徵,提醒着後人在面對困境時要善於尋找機會,運用巧妙的策略來實現自己的目標。
暗度陳倉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