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缚舆榇

成语拼音

miàn fù yú chèn

面缚舆榇成语解释

面缚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,表示放弃抵抗;舆榇把棺材装在车上。表示不再抵抗,自请受刑。这是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。

典故出处

《左传·僖公六年》许男面缚衔璧,大夫衰经,士舆榇。”

成语典故

次日,魏兵大至◇主率太子诸王,及群臣六十余人,面缚舆榇,出北门十里而降。★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十八回

成语造句

敌军将领深知败局已定,为了表示投降的诚意,做出了如同古人一般面缚舆榇的举动。

成语故事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。 春秋时期,有一个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危机。这个国家的君主因决策失误,导致国家在与敌国的战争中连连失利,领土不断丧失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敌国大军步步紧逼,兵临城下,国家危在旦夕。 在这关键时刻,这个国家的一位大臣站了出来。他深知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,必须采取非常手段来挽救。于是,他力劝君主放下架子,向敌国求和。君主一开始犹豫不决,但在大臣的苦苦劝说下,最终还是同意了。 这位大臣亲自带领着一队使者,前往敌国的军营。他们带着象征着投降的物品,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舆榇。所谓舆榇,就是一辆装着棺材的车子,表示愿意以死谢罪。大臣更是自己将双手反绑在背后,以示完全的臣服。 当他们到达敌国军营时,敌国的将领们都大为惊讶。他们没想到对方会如此决绝的表示投降。大臣当着众人的面,诚恳地向敌国将领表达了他们的悔意和求和的决心。他引经据典,讲述历史上那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,从而使国家和人民受益的例子。 敌国将领们经过慎重考虑,最终决定接受他们的投降。他们被大臣的真诚和勇气所打动,也深知战争继续下去只会带来更多的伤亡和破坏。于是,双方签订了和约,战争得以平息。 这个国家通过面缚舆榇的方式,虽然看似屈辱,但却成功地避免了国家的覆灭,为日后的复兴赢得了时间和机会。而这位大臣也因其在关键时刻的果断和智慧,受到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面对绝境时,要有勇气放下身段,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去争取生存和发展的机会。有时候,暂时的妥协和退让并不意味着失败,而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。就如同这个国家一样,通过面缚舆榇的举动,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。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,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。

面缚舆榇-成语图片

面缚舆榇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