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刑弼教

成语拼音

míng xíng bì jiào

明刑弼教成语解释

弼辅助。用刑法晓喻人民,使人们都知法、畏法而守法,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。

典故出处

《尚书·大禹漠》明于五刑,以弼五教,期于予治。”

成语典故

明刑弼教,道尊老氏。★唐·张说《起义堂颂》

成语造句

在治理国家时,应当通过公正的法律裁决和良好的道德教育,以达到明刑弼教的目的,让民众不仅敬畏法律,更能自觉遵循道德规范。

成语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个国家,这个国家的君主十分重视国家的治理和百姓的教化。 当时,国家中存在着一些违法乱纪的现象,社会秩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。君主深知,若要长治久安,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遏制这些不良行为。于是,他召集了众多大臣商议对策。 其中一位大臣进言道:“陛下,我们应当制定严格的法律,对于违法之人予以严厉的惩处,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,这样才能起到警示作用,维护社会的安定。”君主听后,微微点头。 接着,另一位大臣说道:“陛下,光有严厉的法律还不够,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百姓的教育,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,什么是错误的行为,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。”君主深以为然。 就这样,君主决定双管齐下,一方面制定了明确而严厉的法律条文,对各种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刑罚,以达到明刑的目的;另一方面,他大力推动教育的发展,在全国各地设立学堂,派遣有学问的人去教导百姓,让他们知晓礼仪道德,这便是弼教。 在明刑弼教的政策实施后,一开始,一些人因为触犯法律而受到了严厉的惩罚,这让其他人都心生畏惧,违法乱纪的行为明显减少。同时,通过教育的普及,百姓们的道德观念也逐渐增强,他们更加懂得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个国家的社会风气越来越好,人们安居乐业,国家也日益繁荣昌盛。君主的英明决策得到了百姓们的衷心拥护和爱戴。 历史上,许多朝代都重视明刑弼教的理念。例如,在古代的一些盛世时期,统治者们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和加强教育,使得国家稳定,百姓和睦。正如《礼记·王制》中所说:“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,明七教以兴民德,齐八政以防淫,一道德以同俗,养耆老以致孝,恤孤独以逮不足,上贤以崇德,简不肖以绌恶。”这体现了古人对于通过礼教和刑罚相结合来治理国家的重视。 而在现代社会,法律依然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,但同时,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。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加强法治建设,让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惩处,同时也要注重道德教育和公民素质的培养,从源头上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,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、美好的社会。 这个国家的故事告诉我们,明刑弼教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方式,只有将刑罚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,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。

明刑弼教-成语图片

明刑弼教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