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刑不戮

成语拼音

míng xíng bù lù

明刑不戮成语解释

指刑罚严明,人民就很少犯法而被杀。

典故出处

《商君书·赏刑》故禁奸止过,莫若重刑;刑重而必得,则民不敢试,故国无刑民。国无刑民,故曰‘明刑不戮。’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在治理国家时,应当以教育和引导为主,尽量做到明刑不戮,让民众自觉遵守法律,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一个国家,政治清明,君主贤明。这位君主深知治理国家不能仅仅依靠严苛的刑罚,而是要注重道德的引导和教育的力量。 有一次,国内发生了一起盗窃案。一名小偷潜入了王宫,偷走了一些珍贵的物品。很快,小偷就被捉拿归案。按照以往的惯例,这样的罪行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,甚至可能会被处死。 然而,君主在仔细了解了小偷的情况后,发现他是因为生活所迫才走上了这条犯罪的道路。君主心想,如果只是简单地惩罚他,而不解决他的根本问题,那么类似的事情还可能会发生。于是,君主决定采取一种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。 他召集了大臣们,对他们说:“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刑罚的严厉,而要明白明刑不戮的道理。对于这个小偷,我们应该给予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,让他通过劳动来偿还自己的罪行。”大臣们听了君主的话,虽然有些疑虑,但还是同意了这个方案。 君主安排小偷去做一些公共建设的工作,让他用自己的劳动来弥补过错。小偷感激涕零,他决心好好工作,重新做人。在工作的过程中,小偷不仅学会了一门技艺,还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尊严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小偷彻底改变了自己,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。而这个国家的人民也从这件事情中看到了君主的智慧和仁爱。从此,国内的犯罪率大幅下降,人们更加注重道德和品行的培养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真正高明的治理方式不是仅仅依靠刑罚来威慑人们,而是要懂得明刑不戮的真谛。正如《尚书》中所说:“刑期于无刑。”通过教育、引导和合理的处置,让人们自觉地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,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许多明智的统治者都懂得这个道理,他们以宽容和智慧来治理国家,创造了繁荣昌盛的时代。我们也应该从这个成语故事中汲取智慧,在生活中学会用更加理性和温和的方式去处理问题,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社会环境。

明刑不戮-成语图片

明刑不戮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