披发文身
成语拼音
- pī fà wén shēn
披发文身成语解释
-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。头发披散,身刺花纹。
典故出处
- 《礼记·王制》东方曰夷,被发文身,有不火食者矣。”
成语典故
- 禹入裸国,披发文身;墨子入楚,锦衣吹笙。★章炳麟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
成语造句
- 在那古老的部落中,人们常以独特的方式展现自己,有的男子头戴羽冠,有的女子则披发文身。
成语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在华夏大地的南方,有一个部落。这个部落居住在山水之间,与大自然和谐共处。
部落里的人们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。他们靠捕鱼、狩猎和采集为生,对周围的山川、河流、草木都充满了敬畏和热爱。然而,与中原地区的人们相比,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有着很大的差异。
在这个部落中,有一个勇敢而聪慧的年轻人,名叫阿勇。阿勇身材健壮,身手敏捷,是部落中年轻一代的佼佼者。他对部落的传统和习俗充满了好奇和尊重,尤其对部落中人们独特的装扮——披发文身,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。
有一天,部落面临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。来自北方的一个强大部落,觊觎南方这片富饶的土地,率领着众多的战士前来侵略。南方部落的人们虽然勇敢,但在人数和装备上都处于劣势。
在这危急关头,阿勇挺身而出。他深知,这场战斗不仅仅是为了保卫家园,更是为了守护部落的尊严和传统。他带着部落的战士们,准备迎接这场生死之战。
在战场上,北方部落的战士们看到南方部落的人们披发文身,露出惊讶和轻蔑的神情。他们认为这些南方人看起来如此怪异,必定不堪一击。然而,他们错了。
阿勇和他的战友们凭借着对家乡的热爱和无畏的勇气,奋勇杀敌。他们灵活地穿梭在山林之间,利用地形的优势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。
阿勇的身上沾满了鲜血,但他的眼神坚定无比。他那披散的头发在风中飞舞,身上的纹身仿佛也有了生命,给予他无尽的力量和勇气。
最终,南方部落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,战胜了北方的侵略者。这场胜利,不仅让南方部落得以保全,也让他们的文化和传统得到了尊重。
从此以后,“披发文身”不再被视为怪异的装扮,而是成为了勇敢和坚韧的象征。它见证了这个部落的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,毫不退缩,勇往直前的精神。正如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中所说:“越王勾践,其先禹之苗裔,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。封于会稽,以奉守禹之祀。文身断发,披草莱而邑焉。”他们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和传统,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披发文身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