披髮文身

成語拼音

pī fà wén shēn

披髮文身成語解釋

古代吳越一帶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風俗。頭髮披散,身刺花紋。

典故出處

《禮記·王制》東方曰夷,被髮文身,有不火食者矣。”

成語典故

禹入裸國,披髮文身;墨子入楚,錦衣吹笙。★章炳麟《駁康有爲論革命書》

成語造句

在那古老的部落中,人們常以獨特的方式展現自己,有的男子頭戴羽冠,有的女子則披髮文身。

成語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在華夏大地的南方,有一個部落。這個部落居住在山水之間,與大自然和諧共處。 部落裏的人們過着簡單而快樂的生活。他們靠捕魚、狩獵和採集爲生,對周圍的山川、河流、草木都充滿了敬畏和熱愛。然而,與中原地區的人們相比,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習俗有着很大的差異。 在這個部落中,有一個勇敢而聰慧的年輕人,名叫阿勇。阿勇身材健壯,身手敏捷,是部落中年輕一代的佼佼者。他對部落的傳統和習俗充滿了好奇和尊重,尤其對部落中人們獨特的裝扮——披髮文身,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。 有一天,部落面臨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。來自北方的一個強大部落,覬覦南方這片富饒的土地,率領着衆多的戰士前來侵略。南方部落的人們雖然勇敢,但在人數和裝備上都處於劣勢。 在這危急關頭,阿勇挺身而出。他深知,這場戰鬥不僅僅是爲了保衛家園,更是爲了守護部落的尊嚴和傳統。他帶着部落的戰士們,準備迎接這場生死之戰。 在戰場上,北方部落的戰士們看到南方部落的人們披髮文身,露出驚訝和輕蔑的神情。他們認爲這些南方人看起來如此怪異,必定不堪一擊。然而,他們錯了。 阿勇和他的戰友們憑藉着對家鄉的熱愛和無畏的勇氣,奮勇殺敵。他們靈活地穿梭在山林之間,利用地形的優勢給敵人以出其不意的打擊。 阿勇的身上沾滿了鮮血,但他的眼神堅定無比。他那披散的頭髮在風中飛舞,身上的紋身彷彿也有了生命,給予他無盡的力量和勇氣。 最終,南方部落以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,戰勝了北方的侵略者。這場勝利,不僅讓南方部落得以保全,也讓他們的文化和傳統得到了尊重。 從此以後,“披髮文身”不再被視爲怪異的裝扮,而是成爲了勇敢和堅韌的象徵。它見證了這個部落的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,毫不退縮,勇往直前的精神。正如《史記·越王勾踐世家》中所說:“越王勾踐,其先禹之苗裔,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。封於會稽,以奉守禹之祀。文身斷髮,披草萊而邑焉。”他們堅守着自己的文化和傳統,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
披髮文身-成語圖片

披髮文身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