屏声敛息

成语拼音

píng shēng liǎn xī

屏声敛息成语解释

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。

典故出处

《论语·乡党》摄齐升堂,鞠躬如也,屏气似不息者。”汉·蔡邕《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》臣邕怔营惭怖,屏气累息,不知所自投处。”

成语典故

连连屏声敛息,不敢作声。★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八回

成语造句

他在观察那神秘现象时,周围的人都不自觉地屏声敛息,生怕打扰到他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,生活着一群质朴的百姓。其中有一个名叫李福的年轻人,他生性活泼好动,平日里总是充满活力,声音洪亮,举止随意。 然而,一次意外的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性格和行为。这一年,小镇上来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巡视。这位官员清正廉洁,对地方治理要求严格,尤其注重百姓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。 李福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依旧像往常一样在街头大声喧哗,与伙伴们嬉笑打闹。正巧,这一幕被路过的官员看到。官员皱起眉头,停下脚步,身边的随从立刻上前制止了李福等人的行为,并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训斥。 李福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,顿时感到惶恐不安。他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可能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麻烦。从那以后,李福仿佛变了一个人。 每当他走在街头,都会小心翼翼,屏声敛息,生怕再次引起他人的不满。即使是在与朋友们交流时,他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毫无顾忌地大声说笑,而是谨言慎行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李福的这种谨慎和收敛逐渐成为了他的习惯。他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。 后来,小镇上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旱灾,粮食歉收,百姓生活困苦。为了帮助大家度过难关,官员决定组织一场募捐活动。李福毫不犹豫地参与其中,并且在活动中表现得十分稳重和负责。 他屏声敛息地倾听着每一个人的意见和需求,默默地为大家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。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道玩乐、大声喧哗的毛头小子,而是一个懂得尊重他人、关心集体的成熟青年。 最终,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小镇度过了难关。而李福也因为他的改变和付出,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赞誉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适当的时候屏声敛息,学会约束自己的言行,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,更是自身成长和成熟的标志。就如同《论语》中所说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 我们应当谨言慎行,用实际行动去展现自己的价值和品质。

屏声敛息-成语图片

屏声敛息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