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目张胆

成语拼音

míng mù zhāng dǎn

明目张胆成语解释

明目:睁亮眼睛;张胆:放开胆量。原指有胆识,敢做敢为。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。

典故出处

《晋书·王敦传》:“今日之事,明目张胆,为六军之首,宁忠臣而死,不无赖而生矣。”

成语典故

唐高宗时有一位大臣名叫韦思谦,做人正直,时常会劝谏皇上,有话就会直说。他考上进士之后,被任命为应城县令,后来升为监察御史。有一次,他发现中书令(即宰相)褚遂良以很低廉的价钱强行购买邻人田地,正直的韦思迁也不害怕他官位高,势力大,立刻上书举发他。因为证据明确,朝廷不好意思公开庇护大臣,只好把褚遂良调出京城,降职为同州刺史。  过了一段时间,褚遂良又被重用,恢复了中书令的官职。褚遂良便找了理由报复韦思谦,把他贬到外省,当一名县官。有人替韦思谦打抱不平,暗中去慰问韦思谦,他仍然不改初衷,慷慨激昂的说:“我是一个正直的人,遇见不合理的事情,当然不肯放过,哪里有时间考虑个人得失呢?大丈夫应该有话就说,明目张胆而不畏强权,致力报效国家,怎么可以庸庸碌碌,只顾着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!”。

成语造句

他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,明目张胆地做出这种违法的事情,实在是太过分了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,有一个国家陷入了混乱与动荡之中。这个国家的朝政被一群奸臣所把持,他们肆意妄为,鱼肉百姓,搞得民不聊生。 在这群奸臣之中,有一个名叫赵括的人尤为突出。他仗着自己在朝中的势力,完全不顾及百姓的死活和国家的利益。他利用各种手段搜刮钱财,强占民田,百姓们对他是敢怒不敢言。 一天,赵括看上了城中一位富商的产业,便心生歹意。他明目张胆地带着一群手下闯进富商的家中,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富商,强行夺走了他的全部财产。富商欲哭无泪,却又无可奈何。 这件事引起了城中百姓的极大愤慨,但他们畏惧赵括的权势,只能在私下里抱怨。然而,有一位年轻的书生名叫李明,他听闻此事后,义愤填膺。他决定挺身而出,为百姓们主持公道。 李明开始收集赵括的种种罪行,将其整理成册。他不顾自身安危,四处奔走,呼吁其他有良知的官员一起对抗赵括。然而,大多数官员都慑于赵括的淫威,不敢轻易表态。 但李明并没有放弃,他找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。这位老臣被李明的勇气和正义所打动,决定支持他。他们一起将赵括的罪行上报给了国王。 国王得知此事后,大为震惊。他立刻下令彻查赵括的所作所为。在确凿的证据面前,赵括再也无法抵赖。最终,国王下令将赵括革职查办,没收其非法所得,并归还富商的财产。 百姓们听闻这个消息后,无不拍手称快。他们称赞李明是一个勇敢正义的人,敢于直面奸臣的恶行。而李明也因此声名远扬,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面对恶势力时,我们不能退缩,要像李明一样勇敢地站出来,与之抗争。即使对方明目张胆地作恶,我们也要坚定信念,维护正义和公平,这样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。正如《论语》中所说: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”只有坚守正义,才能让国家和人民走向繁荣昌盛。

明目张胆-成语图片

明目张胆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