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急败坏

成语拼音

qì jí bài huài

气急败坏成语解释

上气不接下气,狼狈不堪。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。

典故出处

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七回水军头领棹船接济军马,陆续过渡,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。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他在众人面前被指出错误后,立刻变得言语无状,行为失控,那副气急败坏的样子让人很是无奈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战国时期,各国纷争不断,局势变幻莫测。 有一个名叫卫鞅的人,他胸怀大志,一心想要在这乱世之中施展自己的抱负。经过一番努力,他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,在秦国推行变法。 卫鞅的变法举措触动了许多旧贵族的利益,他们对卫鞅恨之入骨,却又碍于秦孝公的支持,无法直接阻止变法的进行。 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秦国在变法的推动下日益强大,国力蒸蒸日上。那些旧贵族们眼见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受到威胁,愈发坐立不安。 其中,有一位名叫甘龙的大臣,他在朝堂上向来地位颇高。如今,他觉得自己的权力被卫鞅一点点削弱,心中的怒火燃烧得越来越旺。 终于,在一次朝会上,甘龙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。他不顾礼仪,当着秦孝公的面,对卫鞅的变法进行激烈的抨击,言辞激烈,毫无顾忌。 卫鞅却不慌不忙,据理力争,阐述变法带来的种种好处。秦孝公听后,更加坚定了支持变法的决心。 甘龙见自己的反对毫无作用,顿时气急败坏。他脸色涨红,双眼圆睁,声音也变得尖锐起来。在朝堂上大声指责秦孝公被卫鞅迷惑,不顾国家的根本。 秦孝公见甘龙如此失态,龙颜大怒,当即下令将甘龙贬为庶民。甘龙本想维护自己的利益,却因一时的气急败坏,落得如此下场。 而卫鞅的变法得以继续推行,为秦国日后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,切不可气急败坏,失去理智。只有保持冷静,才能更好地应对问题,找到解决之道。

气急败坏-成语图片

气急败坏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