弃文就武

成语拼音

qì wén jiù wǔ

弃文就武成语解释

放弃文业,改从武事。

典故出处

元·无名氏《九世同居》第一折吾闻诗礼传家,此子弃文就武,亦各言其志也,曾读《武经七书》么?”

成语典故

小可兀自弃文就武,来此落草,制使又是有罪的人,虽经赦宥,难复前职。★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十二回

成语造句

他原本一心钻研学问,可在国家危难之际,毅然决定弃文就武,投身军旅,保家卫国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,有一个名叫李毅的年轻人,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。他的家族世代以文学著称,家中藏书丰富,长辈们也都期望他能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,光宗耀祖。 李毅自幼聪慧,对于诗词文章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。在学堂里,他的文章常常被先生当作范文展示,同龄的学子们对他也是钦佩有加。然而,随着年岁的增长,李毅的内心却渐渐发生了变化。 当时,国家边境时常受到外敌侵扰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李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,亲眼目睹了敌军的烧杀抢掠,那惨状深深刺痛了他的心。他意识到,仅仅依靠笔墨文章,无法改变国家的困境,无法保护自己的同胞。 于是,李毅做出了一个令家族震惊的决定——弃文就武。他的这一决定遭到了家族长辈的强烈反对,他们认为李毅放弃了家族传承的文学之路,是对祖宗的不敬。但李毅心意已决,他深知“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”,在这个动荡的时代,武力或许比文字更能捍卫国家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宁。 李毅毅然投身军旅,开始了艰苦的训练。初入军营,他因长期专注于文学,身体素质较弱,在训练中吃尽了苦头。但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,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。白天,他刻苦训练,与战友们一同摸爬滚打;夜晚,当其他人都已进入梦乡,他却还在借着微弱的烛光研读兵书。 经过多年的征战,李毅凭借着他的智谋和勇敢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他所带领的军队多次击败来犯之敌,收复了大片失地。他的名字传遍了整个国家,成为了百姓心目中的英雄。 当国家终于迎来和平,李毅解甲归田。他虽不再驰骋沙场,但他的英勇事迹却被人们传颂千古。李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“弃文就武”的真正含义,在国家需要的时候,勇敢地放下笔杆,拿起刀枪,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宁,奉献出自己的力量。

弃文就武-成语图片

弃文就武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