棄文就武

成語拼音

qì wén jiù wǔ

棄文就武成語解釋

放棄文業,改從武事。

典故出處

元·無名氏《九世同居》第一折吾聞詩禮傳家,此子棄文就武,亦各言其志也,曾讀《武經七書》麼?”

成語典故

小可兀自棄文就武,來此落草,制使又是有罪的人,雖經赦宥,難復前職。★明·施耐庵《水滸全傳》第十二回

成語造句

他原本一心鑽研學問,可在國家危難之際,毅然決定棄文就武,投身軍旅,保家衛國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,有一個名叫李毅的年輕人,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。他的家族世代以文學著稱,家中藏書豐富,長輩們也都期望他能在文學領域有所建樹,光宗耀祖。 李毅自幼聰慧,對於詩詞文章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。在學堂裏,他的文章常常被先生當作範文展示,同齡的學子們對他也是欽佩有加。然而,隨着年歲的增長,李毅的內心卻漸漸發生了變化。 當時,國家邊境時常受到外敵侵擾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李毅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,親眼目睹了敵軍的燒殺搶掠,那慘狀深深刺痛了他的心。他意識到,僅僅依靠筆墨文章,無法改變國家的困境,無法保護自己的同胞。 於是,李毅做出了一個令家族震驚的決定——棄文就武。他的這一決定遭到了家族長輩的強烈反對,他們認爲李毅放棄了家族傳承的文學之路,是對祖宗的不敬。但李毅心意已決,他深知“國家興亡,匹夫有責”,在這個動盪的時代,武力或許比文字更能捍衛國家的尊嚴和百姓的安寧。 李毅毅然投身軍旅,開始了艱苦的訓練。初入軍營,他因長期專注於文學,身體素質較弱,在訓練中吃盡了苦頭。但他憑藉着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,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。白天,他刻苦訓練,與戰友們一同摸爬滾打;夜晚,當其他人都已進入夢鄉,他卻還在藉着微弱的燭光研讀兵書。 經過多年的征戰,李毅憑藉着他的智謀和勇敢,立下了赫赫戰功。他所帶領的軍隊多次擊敗來犯之敵,收復了大片失地。他的名字傳遍了整個國家,成爲了百姓心目中的英雄。 當國家終於迎來和平,李毅解甲歸田。他雖不再馳騁沙場,但他的英勇事蹟卻被人們傳頌千古。李毅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“棄文就武”的真正含義,在國家需要的時候,勇敢地放下筆桿,拿起刀槍,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寧,奉獻出自己的力量。

棄文就武-成語圖片

棄文就武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