弃义倍信
成语拼音
- qì yì bèi xìn
弃义倍信成语解释
- 背离信义。指不讲道义,不守信用。倍,通背”。
典故出处
- 无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在利益面前,他居然做出这种行为,完全不顾曾经的承诺,弃义倍信,实在令人不齿。
成语故事
- 在历史的长河中,曾有这样一段波澜壮阔的故事。
战国时期,各国纷争不断,局势动荡不安。在一个名为卫国的小国里,有一位名叫卫鞅的谋士。卫鞅才华出众,心怀大志,渴望能在这乱世之中施展自己的抱负。
当时,卫国弱小,难以提供卫鞅实现理想的舞台。于是,他辗转来到了强大的秦国。秦孝公求贤若渴,对卫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,并多次与他探讨治国之道。
卫鞅向秦孝公阐述了自己的变法主张,孝公深以为然,决定给予他全力支持,推行变法。然而,变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秦国的旧贵族们强烈反对,认为变法会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。但秦孝公不为所动,力排众议,坚定地站在卫鞅一边。
在秦孝公的支持下,卫鞅的变法得以顺利实施。秦国的国力日益强盛,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,逐渐成为诸侯中的强国。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秦孝公病重离世。新君即位后,旧贵族们趁机诬陷卫鞅,说他图谋不轨。新君对卫鞅本就心存疑虑,在这些人的煽风点火下,决定对卫鞅治罪。
卫鞅得知消息后,决定出逃。他逃到边境时,天色已晚,想要投宿一家客栈。客栈主人却不接纳他,并说道:“按照秦国的法令,留宿没有证件的客人是要受罚的。”卫鞅无奈,长叹一声:“我制定的法令,如今却害了自己。”
最终,卫鞅被秦国的军队抓获。曾经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他,落得个悲惨的下场。
回顾卫鞅的一生,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,在秦国推行变法,使秦国强大起来。但在关键时刻,新君却抛弃了对他的信任,违背了当初秦孝公对他的支持和承诺。这种“弃义倍信”的行为,令人唏嘘不已。
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这个故事也警示着后人,诚信和道义是何等的重要。一个国家、一个君主,如果随意抛弃道义和信用,必将失去人心,走向衰败。而对于个人来说,坚守道义和信用,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、更稳。
弃义倍信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