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光如炬
成语拼音
- mù guāng rú jù
目光如炬成语解释
- 目光发亮象火炬。形容愤怒地注视着。也形容见识远大。
典故出处
- 《南史·檀道济传》:“道济见收,愤怒气盛,目光如炬。”
成语典故
- 南朝宋国大将檀道济智勇双全,曾跟随宋武帝刘裕北伐,屡立战功,北魏军队对他惧怕三分。宋文帝手下的近臣担心檀道济的权力太大,就谗言他谋反。檀道济在被捕时愤恨得目光如炬。魏军听说檀道济已死就加紧进攻,很快灭了宋国。
成语造句
- 他看待问题十分敏锐,分析起来条理清晰,就好像目光如炬一般,能轻易地抓住关键所在。
成语故事
- 南北朝时期,宋国有位大将名叫檀道济。他出身贫寒,却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智谋,在军中崭露头角,立下赫赫战功。
檀道济一生征战无数,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。在一次重要的战役中,他所率领的宋军遭遇了强大的敌军。敌军人数众多,且装备精良,而宋军则处于劣势。然而,檀道济并没有丝毫畏惧,他冷静地分析战场形势,制定出了巧妙的战略。
在战斗中,檀道济身先士卒,冲锋陷阵,极大地鼓舞了宋军士兵的士气。他目光敏锐,能够迅速察觉到敌军的弱点,并果断地发起攻击。尽管局势十分危急,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冷静的头脑。
檀道济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,在平时的治军和管理中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。他对士兵关怀备至,深得士兵们的爱戴和拥护。他还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,为宋军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将领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檀道济的功劳越来越大,声望也越来越高。这引起了朝中一些大臣的嫉妒和猜疑。他们担心檀道济会功高震主,对朝廷构成威胁。于是,他们便向皇帝进谗言,诬陷檀道济有谋反之心。皇帝听信了这些谗言,决定对檀道济采取行动。
檀道济得知自己被诬陷后,心中十分悲愤。他知道自己忠心耿耿,却遭到了无端的猜忌。然而,他并没有反抗,而是选择了坦然面对。当朝廷的使者前来捉拿他时,檀道济神色自若,目光如炬。他看着使者,大声说道:“乃坏汝万里长城!”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失望和自己的冤屈。
檀道济最终被朝廷处死,他的死让宋军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将领,也让国家陷入了危机。后来,敌军再次入侵,宋军由于缺乏像檀道济这样的优秀将领,连连战败。这时,皇帝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,但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。
檀道济的故事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悲剧,他的目光如炬和英勇无畏令人钦佩,而他的遭遇也让人感慨万千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,忠诚和才能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,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正确使用人才,避免因为无端的猜忌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。檀道济虽然已经逝去,但他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被后人铭记。
目光如炬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