钳口不言

成语拼音

qián kǒu bù yán

钳口不言成语解释

钳口闭口。闭着嘴不说话。

典故出处

《庄子·田子方》吾形解而不欲动,口钳而不欲言,吾所学者,直土梗耳!”

成语典故

遇廷争则钳口不言,罗谴责则引身潜避。★清·阮葵生《茶余客话》卷六

成语造句

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,他心中虽有想法,却因种种顾虑钳口不言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某个朝代,政治风云变幻,局势复杂难测。 有一位忠臣名叫李义,他为人正直,敢于直言进谏,一心为了国家的繁荣和百姓的福祉。然而,当时的朝廷被奸臣当道,皇帝又偏听偏信,使得政治黑暗,民不聊生。 李义多次向皇帝上奏,指出朝政的弊端和奸臣的恶行。但他的直言却触怒了那些心怀叵测的奸臣,他们联合起来,在皇帝面前诬陷李义,说他居心叵测,妄图扰乱朝纲。皇帝被奸臣的谗言所迷惑,对李义产生了怀疑和不满。 不久,李义被革职查办,投入了大牢。在狱中,他遭受了非人的折磨,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忠诚和正义。 李义的遭遇让朝中其他正直的大臣们感到心寒和恐惧。他们深知,在这样的局势下,如果继续仗义执言,很可能会落得和李义一样的下场。于是,许多大臣开始选择钳口不言,对朝政的弊端和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 曾经繁荣昌盛的国家,因为无人敢言真话,无人敢于指出问题和解决问题,逐渐陷入了混乱和衰败。外敌趁机入侵,国内盗贼四起,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 直到有一天,皇帝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过错,想起了曾经被他冤枉的李义。当皇帝派人去寻找李义时,却得知李义已在狱中含冤而死。皇帝懊悔不已,他明白是自己的昏庸和奸臣的当道,让忠臣不敢发声,让国家陷入了危机。 从此,皇帝痛定思痛,开始整顿朝纲,铲除奸臣,重新启用那些有真才实学和正直之心的大臣。然而,国家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损失,想要恢复往日的繁荣,还需要付出漫长而艰辛的努力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钳口不言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。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,如果人们因为恐惧或其他原因而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意见,那么问题就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,正义也无法得到伸张,最终必然会走向衰败和混乱。只有让人们能够畅所欲言,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,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。

钳口不言-成语图片

钳口不言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