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磋琢磨

成语拼音

qiē cuō zhuó mó

切磋琢磨成语解释

将骨、角、玉、石加工制成器物。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,互相吸取长处,改正缺点。

典故出处

《诗经·卫风·淇奥》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”

成语典故

盖以朋友之臧否,文艺之优劣,切磋琢磨,匪朝伊夕,抑扬去就,与众共之。★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一

成语造句

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,学者们常常相互交流探讨,取长补短,犹如工匠对玉石切磋琢磨一般,力求达到更高的境界。

成语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个叫卫国的诸侯国。卫国的都城之中,有两个年轻人,一个叫李毅,另一个叫王昊。他们自幼相识,一同长大,都对学问和技艺有着极高的追求。 李毅生性聪慧,对于诗词歌赋、琴棋书画都有着浓厚的兴趣,且天赋颇高。王昊则勤奋刻苦,擅长工艺制作,尤其是雕刻和木工,手艺精湛。 随着年岁渐长,两人都明白,若要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成就,不能只是闭门造车,必须与他人交流学习,于是他们决定相互切磋技艺。 李毅常常将自己新创作的诗词文章拿给王昊品鉴,王昊则会直率地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,比如用词不当、韵律不谐等。而王昊在雕刻新的作品时,也会请李毅在一旁观看,李毅会提出自己对作品构图和意境的看法,帮助王昊不断改进。 有一次,王昊正在雕刻一块精美的玉石。他最初的构想是雕刻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,然而在实际操作中,却总是感觉某些细节处理不够完美。李毅在旁仔细观察后,说道:“此凤凰的羽翼线条略显生硬,若能稍加柔和,或许更能展现其飘逸之态。”王昊听后,反复琢磨,经过数日的精心修改,最终完成的作品让人赞叹不已。 李毅在诗词创作上也曾遇到瓶颈。他写了一首描绘山水的诗,自我感觉良好,可王昊却认为,诗中的意境虽美,但缺乏真情实感,显得空洞。李毅听后并未生气,而是静下心来反复琢磨王昊的意见,深入山林之中,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,最终创作出了一首饱含深情、生动传神的山水诗。 就这样,他们在相互的切磋琢磨中不断进步。李毅的诗词文章在卫国传颂开来,甚至传到了其他诸侯国,受到了众多文人雅士的称赞。王昊的雕刻作品也成为了卫国的珍宝,被达官贵人竞相收藏。 后来,卫国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旱灾,百姓生活困苦。李毅和王昊决定用自己的才能为百姓做些事情。李毅创作了许多鼓舞人心的诗词,激励百姓共度难关。王昊则带领工匠们制作了许多实用的工具,帮助百姓进行生产自救。 经过这场灾难,卫国的国君对他们的才华和品德大为赞赏,并将他们的故事作为典范,号召全国的子民都要像他们一样,相互学习,共同进步。 李毅和王昊的故事传遍了卫国的每一个角落,人们纷纷以他们为榜样,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切磋琢磨,卫国也因此变得日益繁荣昌盛。 “切磋琢磨”,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与进取中,展现出了其深刻的内涵和巨大的力量。它告诉我们,只有不断地与他人交流、学习,用心思考,精心改进,才能在追求真理和技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,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。

切磋琢磨-成语图片

切磋琢磨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