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肤之痛

成语拼音

qiè fū zhī tòng

切肤之痛成语解释

切肤切身,亲身。亲身经受的痛苦。比喻感受深切。

典故出处
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冤狱》带一名于纸尾,遂成附骨之疽,受万罪于公门,竞属切肤之痛。”

成语典故

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,他有着切肤之痛。

成语造句

曾经的失败经历让他深刻地明白了失去的滋味,那种刻骨铭心的感受,犹如切肤之痛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一个国度,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轻将军。李明出身将门,自幼习武,心怀壮志,渴望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。 当时,国家边疆时常受到外敌侵扰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李明主动请缨,率领军队奔赴边疆抵御外敌。在战场上,他身先士卒,奋勇杀敌,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才能。 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,李明所率领的军队逐渐占据了上风,将外敌逼退至边境之外。然而,就在胜利在望之际,敌军却使出了阴险的计谋。 他们佯装败退,引李明的军队深入敌境。李明未曾察觉,带领军队追击。却没想到敌军早已设下埋伏,一时间,李明的军队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。 敌军从四面八方涌来,李明的军队拼死抵抗,但无奈寡不敌众。在激烈的战斗中,李明身中数箭,鲜血染红了他的战甲。最终,在将士们的拼死保护下,李明侥幸逃出了包围。 当他被救回营地时,已是奄奄一息。军医们竭尽全力为他疗伤,但他身上的伤口深可见骨,疼痛无比。 李明躺在病床上,每当伤口被触碰,那种钻心的疼痛让他几近昏厥。他望着天花板,回想起战场上的惨烈景象,心中充满了悔恨和自责。 这次失败让国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,边疆的百姓再次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。李明深知自己的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切肤之痛。 在养伤期间,李明没有一刻忘记自己的过错。他发誓,一旦伤势痊愈,必将重新整顿军队,一雪前耻,为国家和人民挽回尊严。 经过漫长的休养,李明终于恢复了健康。他重新训练士兵,制定更加精密的战略。终于,在又一次与外敌的交锋中,李明凭借着他的智慧和勇气,一举击败了敌军,收复了失地,为国家和人民解除了痛苦。 而李明所经历的这一切,让他深刻地明白了“切肤之痛”的含义。那不仅是身体上的伤痛,更是心灵上对国家和人民的愧疚与责任。

切肤之痛-成语图片

切肤之痛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