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膚之痛
成語拼音
- qiè fū zhī tòng
切膚之痛成語解釋
- 切膚切身,親身。親身經受的痛苦。比喻感受深切。
典故出處
-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冤獄》帶一名於紙尾,遂成附骨之疽,受萬罪於公門,競屬切膚之痛。”
成語典故
- 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暴行,他有着切膚之痛。
成語造句
- 曾經的失敗經歷讓他深刻地明白了失去的滋味,那種刻骨銘心的感受,猶如切膚之痛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,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將軍。李明出身將門,自幼習武,心懷壯志,渴望爲國家立下赫赫戰功。
當時,國家邊疆時常受到外敵侵擾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李明主動請纓,率領軍隊奔赴邊疆抵禦外敵。在戰場上,他身先士卒,奮勇殺敵,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軍事才能。
經過多次激烈的戰鬥,李明所率領的軍隊逐漸佔據了上風,將外敵逼退至邊境之外。然而,就在勝利在望之際,敵軍卻使出了陰險的計謀。
他們佯裝敗退,引李明的軍隊深入敵境。李明未曾察覺,帶領軍隊追擊。卻沒想到敵軍早已設下埋伏,一時間,李明的軍隊陷入了重重包圍之中。
敵軍從四面八方涌來,李明的軍隊拼死抵抗,但無奈寡不敵衆。在激烈的戰鬥中,李明身中數箭,鮮血染紅了他的戰甲。最終,在將士們的拼死保護下,李明僥倖逃出了包圍。
當他被救回營地時,已是奄奄一息。軍醫們竭盡全力爲他療傷,但他身上的傷口深可見骨,疼痛無比。
李明躺在病牀上,每當傷口被觸碰,那種鑽心的疼痛讓他幾近昏厥。他望着天花板,回想起戰場上的慘烈景象,心中充滿了悔恨和自責。
這次失敗讓國家遭受了巨大的損失,邊疆的百姓再次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。李明深知自己的失誤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切膚之痛。
在養傷期間,李明沒有一刻忘記自己的過錯。他發誓,一旦傷勢痊癒,必將重新整頓軍隊,一雪前恥,爲國家和人民挽回尊嚴。
經過漫長的休養,李明終於恢復了健康。他重新訓練士兵,制定更加精密的戰略。終於,在又一次與外敵的交鋒中,李明憑藉着他的智慧和勇氣,一舉擊敗了敵軍,收復了失地,爲國家和人民解除了痛苦。
而李明所經歷的這一切,讓他深刻地明白了“切膚之痛”的含義。那不僅是身體上的傷痛,更是心靈上對國家和人民的愧疚與責任。
切膚之痛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