靡靡之乐

成语拼音

mí mí zhī lè

靡靡之乐成语解释

指柔弱、颓靡的音乐。

典故出处

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此师延之所作,与纣为靡靡之乐也……先此声者,其国必削。”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,北里之舞,靡靡之乐。”

成语典故

春秋末年,晋平公在城外建造一座豪华的宫殿。卫灵公带涓乐师前去祝贺,席间涓乐师把在濮水边听来的乐曲弹了一遍。晋国的旷乐师马上制止说是商末延乐师为纣王所作的靡靡之音,听了会沉湎声色中。3年后,晋平公因贪色而亡。

成语造句

那首歌充满了萎靡的气息,犹如靡靡之乐,让人听后精神有些懈怠。

成语故事

在春秋时期,有一个国家名为卫国。卫国的国君卫灵公,虽然在政治上有一定的作为,但在生活中却沉迷于享乐。 卫灵公特别喜爱音乐,常常在宫廷中举办各种音乐宴会。在他的宫廷中,有一群善于演奏的乐师,他们为卫灵公演奏各种美妙的乐曲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音乐逐渐变得奢靡和浮华,失去了原本应有的高雅和内涵。 有一次,卫灵公得到了一首极为华丽的乐曲,这首乐曲节奏明快,旋律动人,但却充满了一种颓废和奢靡的气息。卫灵公对这首乐曲爱不释手,每日都要让乐师们为他演奏。从此,宫廷中整日回荡着这种靡靡之乐。 卫国的大臣们看到国君如此沉迷于这种奢靡的音乐,纷纷感到忧虑。他们认为这种音乐不仅会消磨国君的意志,还会影响整个国家的风气。其中一位大臣鼓起勇气向卫灵公进谏,说道:“国君,您整日沉迷于这靡靡之乐,会让百姓们也受到不良影响,我们应该倡导高雅、积极的音乐,这样才能提升国家的精神风貌。” 然而,卫灵公却不以为然,他反驳道:“音乐只是一种娱乐,何必如此认真。我喜欢这种靡靡之乐,它能让我感到快乐和放松。”大臣们无奈,只能摇头叹息。 随着卫国宫廷中靡靡之乐的盛行,国家的风气也逐渐变得奢靡和堕落。百姓们开始效仿宫廷的生活方式,追求奢华和享乐。社会秩序变得混乱,道德风尚也日益败坏。 与此同时,周边的国家看到卫国如此衰败,纷纷开始对其虎视眈眈。终于,在一次外敌入侵中,卫国由于国力空虚,无法有效地抵御敌人的进攻,遭受了惨重的失败。 卫灵公这才如梦初醒,意识到自己沉迷于靡靡之乐所带来的严重后果。他懊悔不已,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,并下令禁止演奏这种奢靡的音乐。然而,此时的卫国已经元气大伤,想要恢复往日的辉煌已经十分困难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过度沉迷于奢靡和享乐的事物,会让人丧失斗志,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和发展。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追求积极、健康的生活方式,这样才能不断进步,实现国家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。正如《尚书》中所说:“玩人丧德,玩物丧志。”我们要引以为戒,避免重蹈卫国的覆辙。

靡靡之乐-成语图片

靡靡之乐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