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法乎上,仅得乎中
成语拼音
- qǔ fǎ hū shàng,jìn dé hū zhōng
取法乎上,仅得乎中成语解释
- 取上等的为准则,也只能得到中等的。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。
典故出处
- 语出唐太宗《帝范》卷四取法于上,仅得为中,取法于中,故为其下。”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想要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佳绩,就不能满足于平庸的表现,毕竟取法乎上,仅得乎中,如果一开始的目标就不高远,那最终的成果往往会不尽人意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轻人,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,但却心怀壮志,渴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,成就一番非凡的事业。
李明自幼聪慧,勤奋好学,深知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道理。他在乡村的私塾中刻苦攻读,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,很快便在学业上崭露头角。然而,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,而是立志要前往京城,考取功名,进入仕途,为国家和百姓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当李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身边的亲朋好友时,有人劝他说:“京城人才济济,竞争激烈,你出身平凡,想要在那里出人头地,谈何容易?不如就在本地谋个生计,安稳度日。”但李明不为所动,他坚信只要自己目标高远,全力以赴,就一定能够实现理想。
于是,李明带着简单的行囊,踏上了前往京城的漫长旅程。一路上,他风餐露宿,历经艰辛,但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。到达京城后,他发现这里的学术氛围浓厚,优秀的学子比比皆是。但他没有丝毫的畏惧,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。
他每日早早起床,刻苦攻读经典著作,虚心向师长和同窗请教。他深知“取法乎上,仅得乎中”的道理,所以他把目标定在了最高的位置,以最优秀的学子为榜样,不断激励自己前进。
在科举考试前夕,李明更是废寝忘食地复习。考试那天,他沉着冷静,发挥出了自己的最佳水平。然而,最终的成绩公布时,他并没有如愿获得状元,只是取得了一个相对不错的名次。
尽管有些失落,但李明并未气馁。他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,明白虽然自己一直朝着最高的目标努力,但由于自身条件和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,最终未能达到理想的巅峰。然而,正因为他当初“取法乎上”,才使得他在努力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,最终获得了“仅得乎中”的成绩。
后来,李明步入仕途,他始终铭记自己的初心,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为官清廉,为百姓谋福祉,成为了一名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。
李明的故事告诉我们,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,我们应当有高远的志向和宏大的目标。即便最终未能完全实现最初的理想,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成果。“取法乎上,仅得乎中;取法乎中,仅得其下。”只有志存高远,我们才能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,不断进步,走向成功。
取法乎上,仅得乎中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