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法乎上,僅得乎中

成語拼音

qǔ fǎ hū shàng,jìn dé hū zhōng

取法乎上,僅得乎中成語解釋

取上等的爲準則,也只能得到中等的。指做事要高標準嚴要求。

典故出處

語出唐太宗《帝範》卷四取法於上,僅得爲中,取法於中,故爲其下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想要在這次比賽中取得佳績,就不能滿足於平庸的表現,畢竟取法乎上,僅得乎中,如果一開始的目標就不高遠,那最終的成果往往會不盡人意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,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人,他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,但卻心懷壯志,渴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,成就一番非凡的事業。 李明自幼聰慧,勤奮好學,深知知識能夠改變命運的道理。他在鄉村的私塾中刻苦攻讀,憑藉着過人的天賦和不懈的努力,很快便在學業上嶄露頭角。然而,他並沒有因此而滿足,而是立志要前往京城,考取功名,進入仕途,爲國家和百姓做出更大的貢獻。 當李明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身邊的親朋好友時,有人勸他說:“京城人才濟濟,競爭激烈,你出身平凡,想要在那裏出人頭地,談何容易?不如就在本地謀個生計,安穩度日。”但李明不爲所動,他堅信只要自己目標高遠,全力以赴,就一定能夠實現理想。 於是,李明帶着簡單的行囊,踏上了前往京城的漫長旅程。一路上,他風餐露宿,歷經艱辛,但心中的信念從未動搖。到達京城後,他發現這裏的學術氛圍濃厚,優秀的學子比比皆是。但他沒有絲毫的畏懼,反而更加努力地學習。 他每日早早起牀,刻苦攻讀經典著作,虛心向師長和同窗請教。他深知“取法乎上,僅得乎中”的道理,所以他把目標定在了最高的位置,以最優秀的學子爲榜樣,不斷激勵自己前進。 在科舉考試前夕,李明更是廢寢忘食地複習。考試那天,他沉着冷靜,發揮出了自己的最佳水平。然而,最終的成績公佈時,他並沒有如願獲得狀元,只是取得了一個相對不錯的名次。 儘管有些失落,但李明並未氣餒。他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,明白雖然自己一直朝着最高的目標努力,但由於自身條件和種種客觀因素的限制,最終未能達到理想的巔峯。然而,正因爲他當初“取法乎上”,才使得他在努力的過程中不斷超越自我,最終獲得了“僅得乎中”的成績。 後來,李明步入仕途,他始終銘記自己的初心,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,爲官清廉,爲百姓謀福祉,成爲了一名深受百姓愛戴的好官。 李明的故事告訴我們,在追求目標的道路上,我們應當有高遠的志向和宏大的目標。即便最終未能完全實現最初的理想,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取得較好的成果。“取法乎上,僅得乎中;取法乎中,僅得其下。”只有志存高遠,我們才能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,不斷進步,走向成功。

取法乎上,僅得乎中-成語圖片

取法乎上,僅得乎中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